2020年7月7日王明健逝世
王明健,(1933年6月--2020年7月7日),湖北省襄阳市南漳县人,高级工程师,中员,国家级劳模,发明了从矿石中提取重铀酸铵的方法,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水冶厂,为中国第一颗爆炸解决了原料问题,是中国第一颗的燃料功臣。
2020年7月7日上午在广东韶关核工业四一九医院逝世,享年87岁。
发明中国第一颗原料铀的提炼方法
1958年,王明健接到二机部的秘密会议通知,时国防部部长宋任穷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中国第一颗提前爆炸,不依靠苏联。而中国第一颗能提前爆炸,当务之急便是解决原料问题。
当时我国整个核工业体系还处在初建阶段,没有正规的铀矿和处理铀矿石的工厂,然而制造第一颗又急需两吨二氧化铀作原料,于是二机部决定在广东翁源下庄(当时检测出有铀矿)建立309大队11分队水冶厂,任王明健为技术负责人,并要求半年内建厂并拿出制取二氧化铀的原料重铀酸铵(黄饼)。然而当时的地质学家李四光也说:“一般的天然铀矿石,能作为原料的成分只含千分之几。”因此,要从矿石里把这千分之几的铀提出来,再浓缩成为的原料,便成了王明健当时的任务。
王明健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夜以继日研究试验。辛勤的工作很快有了成效,依据当地的条件,王明健自制了一套炼铀的工艺流程,“第一要弄出富矿,第二把富矿破碎,再用硫酸去浸泡它,让产品出来,最后用氨水中和就能得到比较纯的产品。”按照王明健的设计,1958年8月下庄水冶厂正式投入工作,这是全国第一家自办炼铀厂,八一电影厂制作的《土法炼铀的一面旗帜》解密了当年炼铀的程序。
说时易,做时难,炼铀程序实施起来还会碰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与失败,“经历了两次巨大的爆炸,我是死里逃生”,而王明健从未退缩,他明白自己肩上的任务是何其重大,他的工作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国第一颗是否能提前爆炸。他信念坚定,不断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取得进步。1960年6月发表的《上游》杂志中袁成隆副部长的一篇报告肯定了当时王明健的工作以及他的忘态度与精神:“三局王明健同志在一项重要实验中遇到上百次的失败,每当遇到挫折,他都再三阅读《矛盾论》从中吸取力量……”。
在王明健的带领下,工人们日夜奋战,终于在半年内完成了宋任穷部长交办的任务。而后,又经过两年半的苦战,下庄水冶厂生产了71.3吨的重铀酸铵,占当时全国土法炼铀的总量的67%,时二机部部长刘杰说:“有了这一批重铀酸铵,为进一步的生产核燃料,为提前能够准时地爆炸第一颗具有重要意义。”
王明健这套从铀矿石中提炼重铀酸铵(黄饼)的方法是简易炼铀法,后来又被人们称为土法炼铀。事实证明,这也是当时最行之有效的办法,王明健对中国第一颗提前爆炸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可称中国第一颗炼铀之父。
潜心科研,淡薄名利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爆炸成功,下庄309大队11分队的队员们也撤离了下庄各赴前程。而因为下庄要筹办更大的铀水冶厂,王明健选择了留下,放弃了回北京的机会。从1964年一直到1995年,王明健一直在下庄默默为中国的核工业继续奋斗,不求名不求利,一心只想为国家做贡献。”我这一生,能为中国人民最需要,最辉煌的事业做出贡献,我觉得太有意义了。“
1995年退休后,王明健居住在韶关市区,潜心研究化学上两道世界级难题,希望有生之年能再为人民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