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普为什么被罢相
赵普自从帮助赵匡胤杨州解围之后,就一直跟随他南征北战,策划陈桥驿,最后做到宰相位置。一路可谓全得到太祖的青睐和提拔,但是他的付出也是功不可没。
陈桥驿事件的策划者,杯酒释兵权的背后军师,还有许多改革政策也有他的功劳。赵普和太祖有着长达十年如兄弟般的亲密无间,合作相当愉快。为何到后面彼此间却有了间隙而遭到罢相?这其中到底有什么不为人知的秘密?让我们跟随历史的脚步去了解下他们背后的故事。
太祖赵匡胤建国后长达数年,与赵普关系融洽是众所周知的,经常嘘寒问暖。赵普曾经在开宝头年的时候生过一场重病,命悬一线。从那以后,宋太祖每年都会亲自到宰相府探望他一两次。
在次年的冬天,赵普被寒流袭击生了大病,上不了朝。皇上的爱臣生病,太祖当然要去看望。皇上跟随从一起赶往宰相府,或许对别人来说是屈尊,但太祖觉得是件自然的事。在往后的日子里,宋太祖也时不时到赵普府上,赠钱赏物,弥补俸禄的不足。可见当时他们的关系,旁人只有羡慕的份。
然而,人的闸口一旦打开,尤其是在权利光环掩护下,就很难抑制住。在开宝六年时,宋太祖又一次下访赵普府。当一行人走到大门时,赵普冲出来迎接。皇上的眼睛是锐利的,看到走廊边上放着许多精致的瓶子,就问他是什么东西。赵普说:“这是钱俶送的海鲜。”
太祖很喜欢吃海鲜,就开心地说到:“那一定很美味吧!”就叫人打开了瓶子。然而令众为一惊,里面装着的是很多细小颗粒的瓜状黄金,闪闪发亮。赵普看见,顿时脸色惨白,惊慌失措地对皇上解释:“我真不知道是黄金,如果提前知道就不会接受了。”皇上也只是笑一笑,说到:“那就收下吧。”宋太祖虽然嘴上没责怪,但他们彼此已心知肚明。这也是史上众所周知的“金瓜子”事件,这也是君臣产生间隙的开端。
作为宰相,赵普的权利相当大,处理政事时性格特别固执。或许也跟他的文化水平有些关系,自小书读得少,太祖还要求他常读书。比如在用人方面上,赵普如果认定哪个人合适,就会始终坚持己见。如果皇上不同意,他就每天上书,要求太祖聘用那个人。
然而,宋太祖是什么人,是文韬武略全都精通的皇上啊。宋太祖的用人自有其掂量,肯定不会听你赵普的建议了。由于手握重权,赵普也逐渐利用手中的便利,徇私枉法,向皇上背道而驰。为了偷建自己的华丽住房,他没有什么事不敢做的,私下贩毒和卖木材,大肆敛财。
另外,他处事方式也过于张扬,别人从心底里害怕他,但也会记恨他。终于有人举报他贩毒和卖木材,四处揽财。太祖听后火冒三丈,想立刻撤掉他的职。幸好有其他大臣在皇上面前替他求情才暂且置之,但信任已越走越远,而且无法挽回。
有着霸道性格的赵普在朝中树立了很多政敌,许多把柄被掌握在其他大臣们手中。随着一波波的上书,皇上看在眼里,已逐渐没了信任。他们这么多年融洽的关系从此进入冰点。但是宋太祖还是考虑得比较深远,赵普毕竟跟他患难与共过来的,曾经的那些汗马功劳,不可能一下子就抹去。
然而,赵普却把自己从皇上身边推开。他质疑太祖跟别的大臣走得太近,彻底把他孤立。宋太祖本来就是想息事宁人,而赵普的无理取闹,让他很生气,说到:“你心眼比针还小,让我们俩都丢尽了颜面。再把我气怒了,将把你彻底赶走。”
在开宝六年八月时,赵普正式被太祖赵匡胤罢相,将他降职为节度使。由于赵普同皇上的关系无人不晓,又是功勋大臣,所以得找一个像样的降职原因。皇上的理由是不想让他过度操劳,需要适当的休息,其实真正的核心原因是赵普徇私枉法。
这些不法行为,在以仁治世为原则的宋太祖眼里怎能容得下。政敌的上书,也只是直接导火索。宋太祖向来用贤弃奸,就算是如兄弟般的赵普也一样不能赦免,这也体现了他用人的果断和英明。赵普在太祖去世后又辅佐太宗赵匡义,政绩显著,只能说他的一生是在功与过之间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