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故宫
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1644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但李自成很快被清军在山海关击败。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五月初二,清军进入北京,紫禁城被清军接管。
同年十月,清世祖顺治帝迁都北京。十月初一,顺治帝在太和门向全国颁布登基诏书,清王朝正式定都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基本完工。 清朝入关之后,依照明朝的旧例,顺治帝和康熙帝都将乾清宫作为居住和处理朝政的主要场地。雍正帝即位之后,开始移居养心殿。养心殿位于紫禁城内廷、乾清宫西侧,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起初,它并不是皇帝的寝宫。清康熙时期,内务府在此设置专为皇室造办宫廷活计的诸多作坊,称“养心殿造办处”。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皇帝去世后,即位的雍正皇帝并没有搬到乃父的寝宫乾清宫去住,而是将西侧遵义门内暂时用作为父守孝之“苫次”的养心殿辟为皇帝寝宫。 从此,养心殿开始成为皇帝居住和清朝朝政的主要处理地点,此后军机处设立之后办公地点也在养心殿附近。乾隆帝即位之后,对养心殿殿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建,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制。从雍正帝之后,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八位皇帝都在此居住。一直到宣统帝被赶出紫禁城。
咸丰帝在位时期,也曾把长春宫与前面的启祥宫(即现在的太极殿)打通,连为一体,咸丰去世后,慈禧也曾在这里居住,一人独享两宫。西六宫到了晚清的时候,慈禧开始改造某些宫殿。因此,西六宫中有四个宫都留下了慈禧的足迹。
咸丰帝死后,慈安和慈禧早期垂帘听政时,都曾居住在长春宫,同治十年(1871年),慈安从长春宫搬回钟粹宫居住,长春宫便成为慈禧太后一人独享的宫院。太极殿原来也只是二进院落,咸丰改修长春宫时,将太极殿后殿辟为穿堂殿,使太极殿与长春宫连接成相互贯通的四进院。
明清故宫的区别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宫城。现今的紫禁城大体上延续同一个建筑布局,但作为两个朝代的皇宫,在某些细节上是有区别的。
明末清初,李自成焚毁了大部分的宫殿;清朝两百多年的时间里,紫禁城多次遭遇雷劈,着火,很多宫殿都遭遇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明清两代的宫殿区别还是比较大的,清朝宫殿比明朝修得更加富丽堂皇,屋脊、斗拱的样式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当让最大的区别要数太和殿了。太和殿最初的时候,是非常大的。明朝中后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缩小,到了清朝的时候缩小就更加严重了。
清朝为什么用明朝皇宫 不再重新建造?
明朝和清朝两代共用皇宫,然而往前看会发现,不管是哪个朝代,只要是推翻了前朝建立的,那么前朝留下来的皇宫必定不会再被用,而是会另外重新建造,但为什么清朝没有这样做?他们为何会继续使用明朝的皇宫,他们这样做究竟是有着怎样的目的呢?
一、因为清朝和别人不一样
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杀进北京,崇祯自缢,明朝崩溃。但是一个月后,李自成匆匆退出北京,随后清军入关,开始了清朝在中原的统治
一般而言,颠覆前朝,必毁其标志性建筑,而后迁都别处,即所谓“隳宗庙,焚皇城”。周武王灭商后对商朝王墓进行了发掘性毁坏;朱温灭唐后将长安和洛阳焚毁,从此长安再也没能恢复帝都荣光。但是清朝似乎是一个例外,没有毁城,没有迁都。稍微修补,拎包入住,摇身一变成为紫禁城的主人。
那么,清朝为何要这么做?谁给了它逆势而动的勇气?
二、只是单纯地想要收拢汉人的心
相比于元朝98年的国祚,清朝之所以能够统治中国268年,最大的区别在于清朝善于收服汉人民心。元朝虽然从《易经》中找到国号灵感,但蒙古统治者在心底还是非常抵触汉文明的。
清朝汲取了元朝教训,在汉文明的接纳上比元朝更加深入,因此清朝的统治也更加稳固。
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宣布明朝官僚一切如旧,照常任用,一下子就把汉人官僚的心收住了。要知道,李自成入京后,对京城四品以上官僚大范围追饷,很多官僚死于农民军的严刑拷打。现在好了,清朝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那么还有什么理由不拥护呢?至于谁当皇帝,和自己的荣华富贵相比真的很次要。
多尔衮一再强调,自己是明朝的继承者,大清入关的使命,就是替苦命的崇祯皇帝报仇,彻底消灭以李自成为首的农民军分子。为了把戏演好,他们还厚葬了崇祯皇帝,顺治皇帝还亲自主持祭拜这位前辈。既是一家人,当然就没有烧掉自己的家做打自己脸的事,所以清朝就顺理成章地住了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