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个冤案
木秀于林,风必摧。你厉害,你灿烂,但是在一个阴暗的角落,老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在盯着你,想方想法弄死你.他们跟你没有什么仇,仅仅是因为妒忌,他们不明刀明枪的跟你动手,经常是借助一个拥有权利的蠢货去干这事儿。看到这样的冤案我们经常会无明火起,拍案大骂。这也是历史的另一种魅力:让人恼怒,凄凉和无奈。 一 范雎进谗杀白起 白起是春秋战国时代继孙子和吴起之后最精彩的将军,在大秦统一天下的历程中,白起介入指挥了两次足以影响历史的大战:长平之战坑杀了赵国四十万人马,使赵国一;伐罪楚国的战争,成为了春秋战国时期继孙子之后第二个攻克楚国京城郢都的上将,还挖掘了楚国先王的陵墓,使东方六国心惊胆战。吓的广泛失去了抵御意志。 那时秦国文有范雎,武有白起,好象很快就能统一天下了.可悲的是范雎这样一个人物也犯了小人之过----妒忌。利用自己和秦王的关系好,总是抓时机说白起的坏话.终于有一天,秦王在外面征战,要求白起带兵协助一下.白起以为这次战役动员起来不值得,就给秦王提了个发起,说自己不去为好。这是个纯技能性的发起,结果被范雎钻了空子,说白起要造**,秦王原来就对战无不胜的白起有顾忌,于是赏给了白起宝剑,让他。白起恼怒的问到:”为什么?”后来转念一下子想通了,”我在赵国杀了四十万人,莫非还不应活该吗?” 白起死了,秦国一时将才策应不上来,起用了范雎的老乡一个叫郑安平的人,结果这个窝囊废一发兵就捅了漏子,被活捉了。秦王有一次不经意的在范雎眼前说:“白起要是活着,怎么会遭到这样的失败呢?”范雎羞臊的脸都红了,知道秦王在抱怨自己,于是找了个时机辞职走了。结果秦国统一的步调又推迟了几十年。 二 伯痞进谗杀伍子胥 伍子胥是司马迁最服气的一个历史任务,司马迁在史记中写到:”伍员身负国耻家仇,却忍耐着庞大的悲哀和彻骨的恼怒等候机会,几十年艰辛奋斗矢志不渝,最后终于杀回了故里干掉了自己所有的对头,真是一个有血性的烈老公!”伍子胥的伟大在于他对中国传统的那种以德报怨的观念不屑一顾,在他看来,猛火就是要用冷水浇灭,恶人就是要用武力来礼服!!!所以当好密友申包胥责备他说:”纵然国家对不起你,你也不应该反过来毁灭这个国家啊.”伍员须发倒竖说出了一句让千古之下的小人为之颤动的名言:”以德报怨,则何以报德!!!” 凌厉,个性鲜明的人必然得不到好结果。这是中国延续了几千年雷打不动的公式,伍员死了,他杀了一个小人费无极,又被另一个小人伯痞弄死,历史好像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从此,中国的英雄们开始了一个无奈的宿命:活得风风光光,死的窝窝囊囊。 三 吕后诱杀韩信 韩信的可爱在于他身上具有一种当代美国式的那种自信和坦率,他心里有什么话都敢于说出来,不管你是谁,不管你心里怎么想。好比举几个例子: 例子一:他被平定齐地之后,不忌惮讳,公开给刘邦写信说:”齐国这个地方风气强横复杂,请让我代理这个地方的王(假王),一下这个地方的邪气。”。有人说韩信这是借功劳向刘邦要挟,但是我以为凭着韩信那种光风奇月的胸襟才不会这样,我相信他是从纯技能角度出发的。 例子二:韩信被贬后,曾经在大街上看到了吕后的妹夫樊哙,假如要用此刻人的观点,自己这么倒霉的时候看到了皇后的亲戚!那还不赶快上去巴结一下,跟吕后套套近乎!(彭越就是这样没出息,在蜀地被发配的时候看到了吕后跪着哭求让吕后把他调回家乡去养老。)韩信偏不,笑咪咪的骂樊哙:“瞥见我来了还不叩首!”樊哙慑于韩信往日的威望,顿时下马叩首:“能在这里看到大王真的很荣幸!”韩信哈哈大笑,敲了敲樊哙的脑壳:“你是侯,我也是侯,用不着再象以往那样下跪了!唉,真没有想到,我韩信今天居然会沦落到和你和周勃这样的大老粗为伍!”说完了扭头就走,一点都不在乎樊哙在射向他背后那怨毒的眼光。 例子三:被贬后在皇宫和刘邦谈天,刘邦试探着问他:“韩信啊,你说句实话,你说我这样的去带兵打仗,凭我的能力到底能带几许兵啊?”说完后可怜巴巴的看着韩信,希望他看在自己是帝王的份儿上能勉励一下。韩信脑壳一晃,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你撑死也就带十万兵吧,再多了肯定乱套。”刘邦气的目瞪口呆,讥讽的回击了一下:“那你呢?”韩信想也没想:“我当然多多益善了。”刘邦更气了,说了一句很是小家子气的话:“多多益善,那我为什么是帝王,而你只能供我驱使呢?”韩信这才知道把帝王给气着了,赶快给了个台阶下:“您擅长统帅将领嘛,所以我带几许兵都是你的。”话说到这个份上明摆着是搪塞帝王,刘邦无论怎样也乐和不起来了。 不出所料,后来吕后把韩信给杀了,刘邦那时开心的不得了,简直自得的忘了形,居然追问了吕后好几回:“杀了?真杀了?”(这不是杜撰,史记上有纪录,高祖又可惜又兴奋。这两种脸色加起来可够难看的。)然后伴侣两个为了蒙混过关,假造说韩信密谋团结陈希(一个小角色,属于地痞投机分子,造**被刘邦了。)造**,我以为这个理由刘邦自己都不相信,韩信连樊哙都看不上,会巴巴的上赶着去找陈希? 四 汉景帝杀晁错 汉朝创立的时候,刘邦以为秦朝是被郡县制度给害的,地方上权利太小,所以一呈现造**的事情,郡县没有气力应付。所以学周朝,分封各个王,还杀白马宣誓,只能姓刘的当王。他把十几个儿子弄到各个地方当王,心想不管谁造**当帝王都姓刘,没关系。 但是后来的帝王可就苦了,这些个王一个个的越来势力越大,到了景帝的时候,有的王自己铸钱流通,中央基本控制不了。景帝就找人策划这个事儿,晁错也是这个意见,于是俩人一拍即合,成了合作同伴,开始搞削藩。这些王不干了,起来造**,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七国之乱。师出得有名啊,公开说推翻帝王自己代替太赤裸裸了,于是想来想去整了个“清君侧”,意思是说帝王是好的,就是让晁错给垄断了,强迫帝王撤藩。这事儿听着简直就象是在骗大傻子,藩王威胁的是谁?扯掉对谁最有好处?明摆着是帝王自己的主意。但是景帝呢?一点儿都不象个敢作敢当的汉子,为了奉承七国让他们罢兵,顺水推舟的说:“对对对,没错没错,是晁错要撤,不光自己要撤,还逼着我听他的。”把晁错给杀了!中国的事儿就是这个品行,你永远也整不明白。领导干部闭着眼睛在台上说瞎话,还TMD说的有板有眼!真是惋惜了晁错这个材料。 蚌人以为春秋到秦的时候,中国的民风很是的好,把诚信看得比命还重要(好比侯赢答谢完了主子信陵君,以为诱骗了国王对不起国家,居然了;另有好比燕令郎光去造访田光,跟他谈机要的事情,叮嘱他不要泄露,田光以为令郎光这样说是欺侮自己的诚信,也了。)。就是从汉朝今后,民风开始变坏,都是刘邦和他的这帮子孙造的孽。 五 司马昭杀邓艾 司马昭我个人以为在中国历史上是最阴的人物之一,先不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就说他指使手下成济杀掉帝王吧,帝王摆开了架势要去进攻他的王府,半路被一队兵给杀了。瞎子也看出来了是司马昭指使的,可这小子楞是抱着帝王的尸体大哭,还喊着要凌迟了成济给帝王报仇!!!连他的手下都看不过去了,有个叫陈泰的说:“成济只是个侍卫,太小了吧。你哪怕把带队的贾充(司马昭的知己,带队指挥成济杀了帝王。)给杀了,也能轻微的蒙蔽一下全国人的线人啊。”司马昭冒充没听见,继续痛哭。 这样的人肯定干不出什么好事儿,后来邓艾、钟会两路伐罪蜀汉,走之前,钟会的大哥钟愈就跟司马昭说:“我弟弟不知道深浅,一直把自己看成全国奇才,让他带兵恐怕会出乱子。”司马昭说不会,你定心吧。钟愈走后,司马翻身就对知己说:“钟会的大哥说的良好,我对钟会真的不定心。”他手下问:“那你还让他去?”司马昭说:“这次去伐罪蜀汉有好多艰巨,好多上将都不敢去,假如没有胆子却逼迫他们出发,那会毁了雄师。钟会这个人有胆子,一定能成功,事成后我再收拾他。” 丙真后来钟会妒忌邓艾的功劳,上书说邓要谋反,请司马昭授权自己去伐罪邓。司马昭这个时候还没有完成针对钟会的部署,就顺水推舟同意了他的请求,让他火速进攻成都。自己悄悄的下令卫灌潜入钟会军中联系反对钟会的将军,而且下令贾充火速进入汉中,断了钟会的后路。这样,可怜邓艾在没有准备的情形下,糊里糊涂的成了司马昭拖延时间的一个棋子儿!!!一代名将死的如此的不值,真的让人感到可惜。 后来有个大臣叫段灼的实在看不过去,给他儿子司马炎写了个奏章,说:说邓艾谋反太说不过去了,钟会的人马是他的四倍,就驻扎在离成都不远的山谷里,都控制着要道,就是个呆子也不会选择在那种形式下造**啊。并且邓都七十多岁了,有今天没明天的人了,莫非还想当帝王吗?司马炎知道这其中的玄妙,司马昭活着的时候或许就交代了说邓艾只是被自己小小的利用了一下,说他谋反基本就是扯淡。所以司马炎立即就给邓艾恢复了名誉,但是人都死了,这种马后炮啥用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