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故事中的对偶亚历山大二世如何入侵土耳其
在19世纪下半叶,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推动了对中亚的扩张。1859年至1863年间,俄军在锡尔河和楚河流域进行了频繁的侦察活动,并攻占了浩罕边境的堡垒,缩短了西伯利亚碉堡线与锡尔河碉堡线之间的缺口。1860年齐麦尔曼上校率领2000人攻占托克马克和皮什佩克,这标志着俄国向中亚地区的深入。
随着农奴制改革的推进,资产阶级要求开拓商品输出市场和原材料供应市场的声音越来越高涨。在此背景下,俄军完成了对高加索地区的征服,并镇压了波兰起义。这为进一步进入中亚创造了条件。1864年夏季,切尔尼亚耶夫上校率领2500人从维尔内堡出发,对奥列·阿塔要塞发起攻击,而维列夫金上校则带领1200人攻占土耳其斯坦(突厥斯坦)。为了实现联接碉堡线计划,一项名为“新浩罕线”的防御体系被建立,该体系由楚河到锡尔河阳尼·库尔干的一系列堡垒组成。
切尔尼亚耶夫继续进军,在10月初击败浩罕汗国摄政大毛拉阿利姆库里并攻陷奇姆肯特,从而实现了一次重要战略目标。他试图一举夺取塔什干,但未能成功。此后,他与清政府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获得44万平方公里新领土,并基本确定了俄属中亚东部边界。
为了平息英国等西方国家的担忧,外交大臣戈爾恰科夫公爵于11月21日发出《戈爾察科夫通告》,辩护侵略行为称奇姆肯特是南方前沿的地理极限。不久之后,再次发动进攻,当时奥伦堡总督克雷扎诺夫斯基想亲自指挥,但切尔尼亚耶夫抢先行动,将2000名士兵和12门大炮带到了塔什干附近,以断绝该城居民粮道。接着,他们将水源引开,使得守军无力抵抗,最终塔什干沦陷。
这场战争使沙俄在中亚的地位显著增强,并导致布哈拉汗国政权摇摆不定。在随后的几年里,由康斯坦丁·彼得洛维奇·考夫曼任总督成立土耳其斯坦总督区,从而开始了一段决定性的征服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