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覆灭非崇祯无能所致乃是大势所趋若崇祯帝不诛魏忠贤魏忠贤是否能挽救明朝野史中探讨的历史脉络如同一幅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这个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灭亡。许多人把明朝灭亡的原因归咎于崇祯帝。然而明朝灭亡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
朱元璋淳朴地认为纸币是个好东西,可是他没有搞懂背后的逻辑。他也没兴趣,所以奇葩的“大明宝钞”问世之初,就没有准备金。你可以用手上的真金白银按照既定的汇率去换得大明宝钞,但如果你想用大明宝钞按照相同的方式去换取真金白银,对不起,这是不可能的。
老百姓就算再傻,也不可能看不出来,他们在市场交往中发现“大明宝钞”毫无说服力,自觉仍旧采用金银铜钱交易。不得已,朱元璋动用自己的权威蛮横地干涉,禁止民间金银交易。
商业贸易的发达与过度产业化 明朝开始在沿海实行严格的海禁,在西北也不断与蒙古有战争摩擦。但徐阶、张居正还是地方名臣海瑞,都认为对于白银储量不高的中国来说,“开矿不如市舶”。所以隆庆年间开放了海禁,又在西北与俺答汗“封贡互市”,困扰明朝的大倭乱与边患竟然一下子减轻了不少。
被高估的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通过“考成法”给地方官员压力清量土地,再通过“一条鞭法”,将所有税额和劳役折合成银两,每年只征收一次。这种方法减少了扰民,加上白银涌入,让民间也受到了惠及,所以政府收入增加。这才有了万历年间“三大征”的底气。不过张居正并未想过发展经济,也没有给民间经济松绑的心思,只是理清了税基:土地!
农民起义不断 因为对外贸易兴盛,不仅东南沿海的地盘改种桑树、茶树,还让更多的人离开田地从事商业或手工业。而西北依旧靠农耕为生,他们负担依旧没减轻,因为这还涉及铜钱与白银汇率的问题。在丰收时期,用更多粮食换取铜钱,即使汇率固定,也要付出更多;而灾荒时期,用更贵重粮食换取同样数量铜钱,更难以承受。
此时,如果魏忠贤还活着,他能否真正挽救落败中的明朝?这样的问题,如同悬疑小说中的谜团,或许只有历史学者们才能逐渐揭开答案,而我们只能沉浸其中,一次次穿越时间隧道,为那些已经逝去的人物和时代赋予新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