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民间故事20个风雅钱塘何物动诗情中的湖光之美
在南宋时期,西湖的孤山以南,每当黄昏降临,《水灯》便会在施食亭(如今已不存在)附近浮现,其红光灿烂,如同紫色的流动,沿着施食亭至西泠桥的方向缓慢移动,然后再返回。然而,当风雨交加之夜,《水灯》的亮度将显著增强,而在皎洁月光下,它们则变得更加柔和。最为特别的是,在电闪雷鸣的那一刻,它们与闪电似乎争相发光闪烁。当时,有位名叫金一之的书法家,他居住在湖西庆山顶二十多年,每年都能目睹这种神秘的《水灯》现象。周密先生,在他的笔记《癸辛杂识》中记录了这一奇观。
明代田汝成在他的游记《西湖游览志余》中提到,这些所谓的《水灯》,实际上就是苏轼诗中的《湖光》。早在北宋,苏东坡曾经赞美过这些“非鬼非仙”的《湖光》,他写道:“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他描述了一幅生动的情景:人们乘船行驶于这片被荷花环绕、月色洒满的大海中,一边欣赏着远处寺庙里点燃的一盏盏明亮灯火,一边期待着月色更深时再次看那被称作“满川”、“不空”的神秘而又迷人的《湖光》。
不过,以当时的人类科技水平来看,即使是最先进的手工艺也难以制作出能够移动且与闪电竞技般发放照亮天际的装置。这项技术简直是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到了清朝初期,又有人见证了这些奇迹,如陆次云,他描述了一个顺治九年的夏季夜晚,他和洪升一起冒雨踏上了西湖的小路,最终他们得以留宿于位于岛中央的地标性建筑——湖心亭。在那里,他们目睹了一幕令人惊叹的情景:雨中的红灯轻轻摇曳,不断地漂浮并改变方向,就像是那些传说中的未知生物正在舞蹈。
后来,在道光十三年的夏季,一位名叫查人英的人对此进行了进一步探索。他详细描述了自己夜间看到的一个奇特场面:十几团火球突然出现于天空,并且迅速消失,让整个湖面变成了黑色的墨汁。这让查人英怀疑是否真正存在像苏轼诗中所述那样的“非鬼非仙”,或者是否是某种特殊设计的手持捕鱼设备。但从他的描述来看,这种设备似乎无法解释那么精确和频繁地移动,以及它们如何能发出如此均匀、具有节奏感的热源。
现代以来,我们没有关于任何人目击过这些神秘现象的情况报告或报道,有些研究者试图去寻找答案,但由于各种现代化城市照明造成的问题,他们一直未能成功揭开这个谜团。至今,《 湖光》的真实身份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