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雅钱塘中的湖光何物的诗情动人如故仿佛能唤醒沉睡千年的历史人物让他们在我们面前重现生动
南宋时,孤山以南的西湖水面,每到黄昏以后,便有《水灯》浮现,灯光颜色红得发紫,从施食亭(今已不存)南往西泠桥方向移动,然后返回。碰到风雨交加之夜,《水灯》亮度增大,遇皦月当则减弱。尤为厅特的是,当电闪雷鸣之时,它会和闪电争光闪烁。当时有位名叫金一之的书法家,住在湖西庆山顶二十多年,年年都能见到这种《水灯》。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旨述周密这一记载时认为,所谓《水灯》就是《湖光》的另一种称呼。而早在北宋,一位苏轼曾在他的《夜泛西湖》组诗四、五两首中描述过这份神秘的景象:菰蒲无边水茫茫,只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这份景致,如同被岁月轻抚后的古老画卷,使人难以忘怀。
然而,以宁时的科技水平,要制作出能够于雨中明明灭灭而且会与闪电争辉发出的装置,无疑是对现代人的想象力的一次巨大挑战。但是,在清初,有人再次目睹了这份奇异景象,如陆次云,他记录下了自己顺治九年的经历,那时候他和洪升一起冒着风雨去夜游西湖,并留宿于湖心亭。在那静谧无眠的深夜里,他们突然看到了一串串红色的火点,在雨幕中跳跃,这种景象让他们惊叹不已。
随着时间推移,这份神秘的事迹逐渐消失,但它却留下了一道道痕迹,比如海宁人查人英晚年的回忆录中提到的那些类似探照灯般捕鱼用的火盆。而对于这些传说,我们只能猜测它们是否真实存在,以及它们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
近代以来,对于这个神秘现象,我们似乎没有更多线索,而那些关于此事的小说、戏剧或民间传说也未能揭开其真正面的迷雾。不过,即使如此,这个故事依然激励着人们去追寻历史遗忘的小径,用我们的想象力去填补时代空白,将那些沉默的人物重新置入生活的情境,让他们像活生生的存在一样,为我们讲述一个又一个关于过去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