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必听的经典故事揭秘三国最忌之谜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时代,诸侯之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虽然每个人都渴望称帝,但谁也不敢轻易犯忌。只有袁术这般鲁莽之人,居然尝试了一下皇帝的滋味,最终以失败告终。这便是所有那些一叶障目、利令智昏、自以为是的人物,在错误的时机、错误的地点做出错误决策,最终以失败收场的一个典型例证。
当时,那些军阀心知肚明:什么事都可以做,只要不要称帝。曹操虽势力强大,已将汉献帝从洛阳带至许都,却也不敢生起篡位的心思。孙权甚至上表建议曹操直接称帝,但曹操警惕孙权图谋,便未曾动念。他直到儿子曹丕登基后才废黜了献帝。
愚蠢的袁术,因为得到了孙坚留下的玉玺,就开始头脑发热,自以为聪明反被聪明误。他在淮南建立了自己的朝廷,以龙车凤辇和其他拙劣表演招来了天下人的鄙视。
他的部下劝他不要僭越称帝,但他一心想当皇帝,不听任何劝告,一失去最后一点自知之明。这正是名人容易犯的一种自负悲剧,他们对新鲜事物失去了敏感性,而对自己却仍旧有着过高的评价,这样的行为往往导致不可逆转地走向与自己相反方向。你何必非要当皇帝呢?这就是所谓“作死”或“找死”的道理。
如果一个人希望得到他不该得到的事物,即存有非分之想,这就叫野心。而这种野心,是人人皆有的。如果每个人只追求应该得到的事物,而不是贪婪其他,那么世界岂不太平无事?拿破仑曾说:“一个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若人人都不敢妄图超越自己的位置,那么社会岂不更为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