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亮的神话故事中的燧人氏如何反复尝试取火
在中国的古代神话故事中,燧人氏是如何通过反复尝试的人工取火的?我国古代有许多关于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传说。这些传说中的大人物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
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他们周围还有一些猛兽,随时随地会遭到它们的伤害。后来,他们看到鸟儿在树上做窝,野兽爬不上去,不能伤害它们。于是,原始人学着鸟儿的样,在树上做起窝来,也就是在树上造了一座小屋。这就使他们更加安全了。后来的人把这叫做“构木为巢”。这个发明不是一个人教大家这样做,而是在一段时间内,由大家共同摸索而来的。但是在传说中,却把这件事归功于一个名叫“有巢氏”的人物。
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因此他们只能生吃植物果实和打来的野兽,这些都是生吞活剥,不加任何处理。而且连毛带血都一起吃掉。在使用火之前,我们可以从北京人的遗址发现,用火已经被应用了。
最初,当人们偶然看到自然界中的火,不仅不会利用它,还因为害怕。不过,当他们偶尔捡到被烈焰烧死的小动物尸体,一尝之后发现味道可口,那么人们开始学会用火烹饪食物,并且想出了办法将火种保存下来,使之长期保持不熄。
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人们学会了通过钻木或者敲击燧石来制造出 火星或点燃火焰。这意味着人类掌握了取火技术,从考古材料我们知道,即便山顶洞人的时候也已经能够进行这一操作。在这些故事中,有个名为“燧人氏”的人物据说也是一个能工巧匠,他不仅能取火,而且还教导人们捕鱼等技能。
由于人类能够控制和使用热量,他们可以让食物煮熟并增加其品种。此外,“燧人氏”可能还教授过渔猎技巧,因为那些生的鱼、鳖、蚌等水产品具有腥臊味,如果没有煮熟的话难以食用,但如果煮熟则变得美味无比。
随着时间流逝,人类开始使用网进行捕捉,以及弓箭狩猎,这比以前只靠木棍和石器更有效。不但陆地上的动物如此,即使天空上的飞禽和水里游动的大鱼,也都可以轻易射杀或捕捉起来。如果捕获到的生物超过当前需要,可以留存备用,以供未来再次享用。这时人类学会了养殖动物,这也是基于劳动经验积累而成的一系列技能。在一些神话中,将这些活动归功于“伏羲氏”或“庖牺氏”。
然后,在一次偶然栽下野谷子的事例发生后,该地区第二年出现了苗床,然后收获更多谷子,这激励人们大量种植五谷,并发展出耕作工具如耒耜(一种带柄的小锹)。这种农业方式大幅提高了收成量,对于神话来说,则由一人——名为“神农氏”,负责此事迹所描述的情况,其中包括探索各种草药并鉴定其药性,从而开启医药事业之门。
从有巢至神农,大部分涉及的人物实际存在与否并不重要,因为他们所代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从构建简陋住所到获取温暖光亮、掌握农业知识以及医学原理,再到学习渔猎与养殖,是对早期社会演变的一个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