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商家悬挂的招牌与商品列表(图)
在那个时代,郑州的商家为了吸引顾客,不断创新他们的宣传方式。悬挂的招幌就成为了街头的一道亮丽风景,它们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能够迅速传递信息。这些招幌通常是用彩布制成,用丝线绣上店名或广告词句,既便宜又制作简单。
在旧时的郑州街市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招幌。例如,有些酱油店会挂上“鸿兴源”、“有恒”酱菜园这样的木牌,上面写着“酱园”和“酱”,下面则附上了表示商品质量的“伏”和“陈”。中药铺则常用“杏林春色”的招牌,这个名字来源于古代医生董奉,他热心治病,不收费,只要求患者为他栽树,以示感谢。
当时西药房也非常普遍,门口挂着大大的“西药房”字牌,因为那里的药物来自外国洋行,所以很珍贵。当铺则会挂有高柜台旁边的大黑漆木牌,上书白色或金色的“当”字。鞋帽店门前会摆放实物形状的小帽靴,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什么店铺。而钱庄门前则会悬挂仿金属摞铜钱模型,展示其流通元宝。
酒店门前常见酒壶红布穗,而饭馆则悬挂不同地方特色菜肴的招牌,如闽菜、江浙菜肴等。在理发行业中,也有磨刀布作为标志,从而演变成了皇帝圣旨下的结果。而打磨坊门前的石磨销售点,也都有一个明显的标识,是一个刻着“磨”的木牌子。
这些招帜不仅美观,还能有效地传达信息,对于那些文盲的人来说,更是视觉上的强烈刺激,使得远处的人也能轻易辨认。这就是旧时郑州商家的巧妙策略,他们利用最基本的手段来吸引顾客,为这个时代增添了无数活力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