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猴子代替二郎神执掌七夕浪漫情话在社会间流转
我代替二郎神执掌,七夕浪漫情话在社会间流转。从前,某地有座杨二郎神庙,来往燃香求保佑的人不少。一天,我正和来闲逛的孙猴子闲聊,天神来到宣读了玉帝的圣旨,召他上天议半天事。我说:“我没事,你先走,这里有什么事我替你办办,无能为力的事等你回来再说。”二郎神答应一声走了。
没过多大会,有几个人摆上供菜,他们祷告说:“二郎神,我们这里庄稼旱得快死了,请您老人家下场透犁雨。收成好了,我们给您唱三台戏;许完愿,您就烧完香走了。”我边吃供果边想:这好办。刚要传雷公、雷母去行雨,又一起人进庙,他们摆上供果祷告说:“我们这些船装的是粮食,都限期到京,请您老人家刮几天南风,让船行快些,不要误了期限,一定在京捎些好点心给你上供。”
他们许过愿离开,我想:“每天都有人送吃送喝给二郎,是不是挺好的?”接着又有人进庙,说是黄姜刚收,要请二郎神这两天别下雨,让太阳毒毒把姜晒干,以便卖钱后给他披红挂彩。而另一起人则请求不要刮风,因为满树都挂着果子已经快熟,要让它们自然成熟。这样的话题纠缠中,我心里也有些难受,有的求下雨,有的不让下;有的求刮风,有的不让刮,这真是难以琢磨。
正当我急于寻找解决之道时,却巧妙地遇到了回来的杨二郎。我将那些人的诉求告诉了他,他轻松地说:“夜间下雨,白天晒姜,风从河路走,只要不要落在果子身上。”听罢,我对他的聪明才智感到佩服。
这一切发生在一个充满浪漫简短情话的七夕节日里,它们像微风般穿梭于社会之间,将人们的情感深深植根于这个世界。在那之后,每当人们提起这个故事,都会感觉心头泛起一股温暖,就如同那个夏夜里的细水长流——无声却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