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与清朝何以同为游牧民族而命运迥异皇帝短命是否真如同悠闲的清朝位面般轻易一笑置之
同为游牧民族的元朝与清朝何以存在命运悬殊?皇帝短命,是否如同悠闲的清朝位面般轻易一笑置之?
首先,元朝历经十一帝仅享国98年,而清朝则共传十二帝长达296年。尽管两者都是由游牧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但为什么元朝比清朝短命多出198年?
其次,元朝皇帝普遍寿命较短,导致国家极度不稳定。从开国皇帝忽必烈到末代元顺帝之间,有9位皇帝,他们共同点是短暂生命。在这9位皇帝中,最长寿的是泰定帝活至53岁,而其他8位都未能达到50岁。而在清 朝,这些数字显得格外可观:康熙和乾隆分别享有69岁和89岁的高龄,因此可以说元朝皇室的平均寿命确实成为了它的一个软肋。
再者,元代继承制度存在巨大的缺陷。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原王朝一直遵循嫡长子继承制,而这种制度确保了国家权力的平稳过渡。但蒙古汗国采用的“幼子守灶”制度却大相径庭。在蒙古,一家人为了家族兴旺养育多子,其中除了最小儿子留下照顾父母外,其余儿子需离开家庭自立后来继承家产。这一系统虽然适合草原生活,但在帝国传承上引发混乱。由于宫廷生活繁荣且后宫众多,使得谁也无法确定自己是最小者。此外,当君主去世时,由于年龄较长者拥有更多资源和实力,小儿子的地位难以为继,从而几乎每一次更迭都会带来动荡消耗大量国力。
最后,还有国家制度失衡的问题。中原王朝历史上都倾向于加强中央集权保证内政稳定。但蒙古汗国采取奴隶制,即使奴隶主对奴隶绝对支配,也并未造成问题。一旦进入了君主制,大臣即使获得无限信任也可能成为威胁,如丞相甚至能与皇帝共治天下左右决定废立事宜。而官员贪污被视作理所当然,不仅没有受到惩罚反而被当做正常行为之一切索取皆认为天经地义,最终导致物价飞涨、社会动荡、民生凋敝及民变发生。
因此,无论是政治体制还是文化习俗,都表明了为什么游牧民族建立的两大王 朝在时间长度上差异如此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