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僵尸只有龙袍能唤醒的历史秘密
导读:我们在观看的影视剧中,皇帝无一例外都穿着明晃晃的龙袍。然而,这在清朝以前,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剧里那些穿着衣服到处跑的皇帝,都只不过是穿着“寿衣”而已!
现在的影视节目中,经常让以前的皇帝穿上明朝时期才有的龙袍,其实这是错误着装。
网络配图
唐朝以前的君王、皇帝,对穿什么颜色的袍服,时有规定,时无规定。西周、东周时期,《礼记月令》记载天子“着青衣”。从战国到秦汉魏晋之际盛行“五行”(水火木金土)终始说,中国第一个皇帝秦始皇按水、火、木、金、土(五行)与黑、白、青、赤、黄(五色)分别相配的“五德”说,秦始皇按照这套理论,即便是他本人,也只能穿黑色袍服。而到了汉代,由于汉高祖刘邦是以火德为尊,所以汉代的大部分时候,以红色为贵,而不是黑色。
后来,“五德”说受到挑战,一些皇帝也不再以“五德”说为惟一行事准则。在隋朝和唐朝,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天子才能戴黄色的冠冕和披纱,而普通百姓不得佩戴任何带有黄色的物品。在唐高祖武德年间开始对百官百姓进行限制,只有最高统治者才能佩戴特定的纹章和徽号。
从周至明,尽管官方正式典礼上使用的是全黑或主要由黑色组成的一种特殊冕服,但实际生活中的宫廷礼仪却不断变化。各个朝代都喜欢根据自己的风格对这些制度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符合自己所倡导的人文精神。
宋元时代,因为朱熹等人的理学思想影响深远,因此朱熹家族成员尤其尊崇红色,并将其作为象征政治正义和道德纯洁性的颜色。不过,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并不像古代传统那样过分强调这种严格意义上的颜料规则,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选择适合季节与场合更能体现个人品味与身份地位的服饰。
到了清末民初,由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历史遗迹遭受破坏,以及现代社会对于古代文化认知不足导致了许多关于古代服饰规矩的问题。此外,由于传统戏曲艺术以及现代影视作品误解了历史信息,让我们以为只有清朝才有穿黄袍的习俗。但实际上,从前任意的一个小小地方长官也可以随意选用各种颜色的衣服,如果他们想特别显示某种荣誉或者庆祝某个事件,他们会选择特定的颜料,比如红或者绿来表达他们的情感状态或纪念活动。
所以当你看到那些身著龙袍奔走于剧情中的君主们,你应该知道,那并非真正历史上的样子,而是一种颇具创造性的表现手法,用以增添戏剧性和吸引观众眼球。而真实历史上的故事,则更丰富,更复杂,更值得去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