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文化中的苦命皇帝反复经历二十六年困境太子却在短暂的八个月里便离世
历史上,当太子超过二十年的不在少数,有的身子弱没能熬过皇帝,如南梁萧统、明朝朱标;有的因为受到猜忌,遭到构陷,不是被杀就是被废,如西汉刘据、唐朝李瑛、清朝胤礽。与他们相比,唐朝李诵做了二十六年太子最终修成正果,成为历史上做太子时间最长的皇帝。
尽管文武双全声望很高,但李诵的太子生涯并非一帆风顺。在贞元三年(787)八月发生的郜国公主之狱险些把他推向灭顶深渊。幸亏老臣李泌据理力争,使得李诵的太子之位得以保全。他亲身经历了藩镇叛乱和烽火耳闻目睹了朝廷大臣倾轧攻讦,在上逐渐走上了成熟。
作为一位有雄心又有才干的皇帝,在短暂八个月中,他颁布了一系列重要法令:废除“宫市”,取消“月进”、“日进”,杜绝内外奢侈腐朽之风,并减免了一切苛捐杂税减轻人民负担。此外,他还试图收回宦官兵权,对唐朝影响巨大,其政绩可圈可点,其胆略可歌可泣。韩愈赞扬他:“性宽仁有断……寝疾践祚……而能传政元良,克昌运祚。”用一个“贤”概括了其短暂而伟大的执政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