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皇帝们除了开国之祖和最后一位君主外大多数仿佛是沉默的行者为何他们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如此淡定的印
元朝的君主,除了开国皇帝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之外,大多数在历史长河中默然无声。那么,这种情况为何发生呢?在两宋和明朝之间,元朝的历史仅仅持续了百年,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众多而繁荣的时代背景下,元朝的存在显得格外短暂。
从1279年统一全国到1368年的退守大漠,共计99年的时间里,共有五世十一位皇帝,其中忽必烈和妥懽帖睦尔占据了近三分之二的时间。在这短暂的一段时光里,一共有九位皇帝,他们总共执政不过40年,每位平均四年左右,有如云卷云舒般快速更迭。
第一个遭遇非正常死亡的是英宗,他于1323年在南坡被铁木迭儿义子铁失刺杀,这一事件史称“南宫之变”。随后内乱不断,如同换马观花一般,不断更换着君主。
太子真金长孙孙铁木尔继承了泰定帝之后,即位成为泰定帝。但是当泰定帝去世后,由丞相倒剌拉拥立阿速吉吧为新君,是为顺帝。而此时武宗旧臣燕铁木尔及河南行省丞相伯颜并未就此罢手,他们分别派人迎接周王与其弟图帖睦尔。最终图帖睦尔于1328年自称文宗,而顺帝则被杀害。稍后又出现明宗,但很快即遭毒死。
如此频繁的地位交替、内乱连绵,以及对国家资源的大量消耗,都极大地削弱了元朝的统治基础。大多数皇帝们只拥有短暂甚至只有几个月或几年的统治时间,只有开国皇祖忽必烈以及末代皇祖妥懽帖睦尔留下了一席之地,其余皆匆匆过往难以留名青史。
在忽必烈驾崩前,其太子真金已经早逝,因此权力争夺空前激烈,最终由真金长子甘麻剌与三子铁穆耳竞争结果出乎意料的是最后由铁穆耳胜出,是为成宗。他去世后,则出现了一系列奇特的情形——海山继承了宝座,是为武宗,并立其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储君,以兄终弟及作为条件。此外还约定爱育黎拔力八达去世后,将帝国再次传给武宗家族成员之一。这导致未来产生严重的问题,最终演化成了剧烈的政治斗争直至文宗毒死明宗,并最终将权力交还给哥哥所生的宁、惠二任命以洗清他杀兄人的罪状。
这些复杂且混乱的情况使得我们几乎无法记住除了开国创始者与最后一任君主以外的大部分其他人物。而蒙古族名字虽独具特色,却因字数较长而让人难以流畅记忆,从而使得元朝这一段历史成为人们了解较少的一部分,被夹在两宋和明之间,为人所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