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第一个皇帝的龙袍历史上最为神秘的冠冕之作
导读:在我们熟知的影视剧中,皇帝们总是穿着鲜艳夺目、龙纹斑斓的龙袍。然而,这种形象与历史上的真实情况相去甚远。事实上,在清朝之前,皇帝所穿之衣并非如此明显和醒目,而是更为神秘和庄重。
现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将古代皇帝装扮得如同穿戴明晃晃的龙袍,这种描绘方式存在误导。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每个朝代都有其特定的服饰制度,而这些制度往往与其时期文化、政治信仰紧密相关。
唐朝以前,君王们对服饰颜色的规定并不统一,有时甚至无规制。西周至东周时期,《礼记月令》中指出天子应当着青衣。而秦汉魏晋间则盛行“五德”说,即以黑色代表水德,以赤色代表火德,以黄色代表土德等。而到了隋唐两朝,文武帝王开始以赭黄作为常见颜色,但未禁止臣民佩戴类似服饰。
直到唐高祖武德年间,大力推行了以赭黄为正统之服,并且将这种颜色的使用限制于皇帝一人。此后,不仅官员,还有百姓,都被禁止佩戴赭黄色的衣服。不过,由于不同的朝代对于“五行”、“五德”的解释不同,他们所选择的主要颜色也有所差异,比如宋、元、明等多数用红色来表示火德。
从周至明,历经诸多变迁,一直保持的是正式着装皆为黑色的冕服。这一传统沿袭至今,是因为它深受尊崇而不易改变。此外,“明”的音也可通“冥”,因此在古代,“明”的衣冠通常是作为死后的寿衣而存在,与活人穿着不同寻常之物形成鲜明对比。
宋及之后的各朝,如宋、元、明都属于火德时代,因此红色成为他们最重要的一种颜料。但现存画像中的那些金光灿烂的人物,其实际生活中的日常穿着可能并不那么夺目,因为那些都是死后才有的遗像或陪葬品。而真正只有清朝皇帝能披上的那件龙袍,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龙袍,它不仅只限于生前,还包括了死亡仪式的一部分——寿衣。
由于戏曲艺术受到清末文化断层影响,以及现代影视剧借鉴这些戏曲演绎,再加上缺乏足够历史知识,我们很容易被误导认为这是古代皇族象征性的专属装束。但其实,只有清朝才能拥有这样的独特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