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开国皇帝默默无闻的后裔们为何让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寂静的足迹
元朝的皇帝,除了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元顺帝妥懽帖睦尔,其他皇帝大都是默默无闻,那么为什么会造成这种情况呢?在两宋和明朝之间,元朝的历史不过百年,在动辄百多两百年的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里,元朝的历史确实是比较短暂的。从1279年统一全国到1368年退往大漠,元朝短短99年的历史里,共传五世十一帝,其中元世祖忽必烈和末代皇帝妥懽帖睦尔两人在位时间就占去了三分之二。中间的九位皇帝总共执政时间不过40年,平均一位皇帝在位时间差不多四年多,可见皇位更迭之频繁。
元朝第一个死于非命的皇帝,是被铁木迭儿义子铁失刺杀于1323年的英宗。其后,一连串内乱不断,让人仿佛走马观花般看到了一系列即兴变换的人物登场。泰定帝孙阿速吉吧被拥立为顺宗,但同时,有重臣燕铁木尔及河南行省丞相伯颜不愿真金系掌控权力,便各自迎回了周王图帖睦尔(文宗)与其弟图帖睦尔(明宗)。这导致了双方争斗,最终文宗毒杀明宗,并继承其职务。而文宗去世后,为洗刷毒杀哥哥罪名,又将君位交给了哥哥所生的宁、惠两主。
纵观整个过程,不难看出,这些默默无闻的大部分君主,其生平大都匆匆而过,没有留下深刻印记。这也许与他们文化素养较低、武功未臻精妙有关,更可能是因为蒙古人的名字太长读起来生僻,使得这些君主们几乎没有留下足够鲜活的痕迹,以至于他们成了史书中寂静的一笔。在这个位于宋和明之间的小小插曲里,他们似乎只是匆忙过客,没有留下足以让后人铭记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