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云下的隋朝开创者杨坚如何说动北周北帝的禅让之路
杨坚是隋朝开国皇帝,当时北周仅仅成立了24年,静帝便禅让杨坚,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杨坚的父亲杨忠是北周军事贵族,武帝时期杨忠被封为随国公,此后杨坚继承父爵,并为上柱国。实际上杨坚在当上大丞相以后就有了篡权的计划,只是在等一个最佳的时机,直到静帝继位后,杨坚也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才能逼静帝主动禅让。历史上那些肯放弃皇位的人,应该也没几位是出于真心。
有人问,谁是古来得天下最为容易的君王?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思的问题。容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有人觉得汉高祖刘邦四十多岁起兵,依靠张良、韩信、萧何等人的帮助,最终取得了天下,是比较容易的一个;有人认为唐高祖李渊在儿子李建成和李世民等人的帮助下进驻长安,成为了唐朝的开国之君,也是比较容易的一个。
那么,杨坚为什么那么轻易就夺得了宇文家的天下?其中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呢?
历史总认为大人物往往会有不同常人的地方。据《隋书》记载, Yang Jian “为人龙颔,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这正是一种吉人天相。当他15岁即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被封为成纪县公;16岁又迁骠骑大将军,加开府。这意味着 Yang Jian 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地位与影响力。在主持朝政的大臣宇文泰眼中,他评价 Yang Jian 为:“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确实,Yang Jian 属于赢在起跑线上的人物。他恭敬勤勉,为子孝顺备至,因此迅速赢得了很高的人气指数,在朝野中成为红人。
一个好汉三个帮。在继位之初,由于宇文邕想要与另一重臣宇文护相抗衡,便招揽其他朝臣。这时候,Yang Jian 走进了宇文邕身边——他的女儿当成了皇太子妃.Yang Jian 和宇文邕因此形成利益共同体,“父凭女贵”,其地位不断升高。
尽管有人认为 Yang Jian 有不臣之心,而宇文邕却相信天命,将 Yang Jian 视作无法撼动北周统治的人物。但当太子宇文赟继位后,与Yang Jiang 结婚成为皇后的事实,使Yan Jiang的地势更加稳固,被任命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此外,由于太子对Yan Jiang高度信任,每次他外出都留Yan Jiang 来主持政务治理天下.Yan Jiang 的权势滔天,一步步走向权力的制高点。
走到生命终点的是已经无力驾驭局面的太子宇文赟,大象二年(580年)五月病逝,其7岁的小儿子接班,即北周末期少年皇帝称号。而此时,大丞相 Yan Jiang 正站在权力的巅峰。大定元年(581),由随国公变 随王.North Zhou 静帝 宇 文 阐 无奈只好把位置拱手相让给 Yan Jiang ,并正式登基称 帝,将“ 随”改名“隋”。
从外因看来,YangJian 出生入死官运亨通,更以后的身份特殊和运势顺畅,都成为了成功最大机遇。但终究还是综合实力成为他称帝根本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