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易王赐死之谜古代皇帝为何众臣乖乖自尽有人成功逃脱吗
在古代,皇帝赐死被认为是最高的处罚,几乎无人能逃脱。我们常在电视剧中见到各种赐死方法,如毒酒、白绫或自刎等,但这些都是虚构的情节。在历史真实的情况下,被赐自尽的人会选择乖乖就义而不是逃跑。
案例一:不愿好好上路
历史上,有许多名人被赐自尽,比如吴王夫差对伍子胥、嬴政对吕不韦、赵高矫诏扶苏等。但即便像杀神白起,在被秦王赐死后,也选择了用剑自刎。
试问,如果真的有机会逃走,你会不会选择逃避?然而,在史料中,我们找到了一个例外:
《资治通鉴》记载北魏孝文帝将皇后冯氏赐死。当时,冯后拒绝接受毒酒,并边逃边喊。执行者们则强行灌下毒酒,最终导致她的死亡。从这段记录可以看出,当发生不可控事件时,这些监视者不会介意帮助你结束生命。
另一种情况是本人配合但死亡过程缓慢,这也是为什么有人可能不愿意挣扎,因为这样反抗只会让自己的死亡更加痛苦,同时也可能连累家人的生活。
案例二:配合而未能迅速离世
清末的军机大臣赵舒翘曾因慈禧的命令要他自尽。他先吞食金子和鸦片,但都没有立即致命效果,只是在精神抖擞地安排后事。随着时间推移,他仍然没死去,最终才通过多次使用砒霜和热水堵塞七窍来最终死亡。这整个过程极其艰难和痛苦,而他的妻子也因为看到丈夫的境遇而悲愤至极,最终决定陪伴丈夫一同离世。
案例三:成功逃脱
尽管上述情形似乎都无法幸免于牺牲,但确实有一位叫贾道冲的人成功地避开了皇帝的命令。在唐代宗 赠给他的一杯毒酒之前,他要求能够拜祭四方神灵,这个请求得到了批准。而就在父子双方完成拜祭之后,贾直言趁父亲忙碌之际,将毒酒喝掉并且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这件事甚至感动了唐代宗,让他改变心意,从原本判决为死罪改为流放两人,一起离开朝廷。这是现存唯一一份关于一个人被皇帝赐死却活过来的记录。
从以上三个案例来看,没有任何一人选择反抗或尝试逃跑,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接受并遵循了他们所处时代法律与社会规范下的命运。如果说有人想以此方式幸免于牺牲,那么现实往往比想象中的更残酷,它限制了一切可能性的空间,使得那些身处逆境的人们只能顺从其命运,无力再做其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