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后中国野史大全宫女入宫前奇葩体检数据揭秘零瑕疵标准背后的历史考量
在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中,皇帝对于后宫中的妃子有着极高的要求,不仅要美貌,更要身体完好无缺。为了筛选出最适合皇帝的妃子,宫廷会进行一系列严格的体检程序,这些程序包括年龄、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进行了解和测试。
根据《明会要》记载,在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明穆宗朱载垕曾经选取300名13岁至16岁的民间淑女入宫。这并不算是特别异常的情况,因为过去许多朝代都有类似的做法。例如,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就派大臣去物色后宫,并且对被选中的女孩进行了仔细的生理检查。
在当时,如果被选中的女孩未达到月经初潮,但已被征召进入宫廷,她们可能会通过催经术来促使她们流血,以便于体检。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小小的一颗黑痣也可能导致淘汰。
除了外观和健康状况,还有一种情感上的考量,那就是所谓“老牛吃嫩草”的性心理。在古代,一般认为13岁以上的女孩符合这个条件,因为这通常是在她们月经初潮之后,所以在花季年龄段。但也有例外,如明世宗朱厚熜曾选择11岁至16岁之间的人作为妃子,这种做法显然超出了常规范围。
采选妃子的过程涉及到容貌和人品两个主要尺度,而这些都是主观判断。而且,这个过程中不乏强制性的裸检行为,比如梁莹事件,她甚至需要脱掉所有衣服接受全面检查。这种裸检与现代选美决赛前的内部过场有些相似,但不同的是现代更注重隐私保护。
总之,在1949年后的中国野史中,对于女性尤其是那些希望成为皇帝宠爱者的人来说,只要没有任何瑕疵,无论身材如何,都能获得机会。而这些严格而又神秘的情形,是一个充满争议但又不可否认存在的小众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