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日本本土空军英雄的壮举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段关于空军“轰炸”日本本土的故事,这个计划始于1936年末,当时国民政府正制定国防计划,明确提出要通过空袭夺取制空权。这个想法并非突如其来的,而是蒋介石早年的设想之一。
1936年底,蒋介石在参谋本部编订的《国防作战计划》中提出了两种方案,即甲案和乙案。这两个方案都要求中国空军使用全部重轰炸机队,对日本进行深入攻击,以获得自由行动之能力。这种策略旨在消灭日本工业基地和航空力量,为陆海军提供必要的支援。
然而,由于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实力薄弱,损失惨重,以及购买远程轰炸机的计划屡次受挫,这项任务被迫搁置。在此期间,蒋介石曾尝试从美国、英国购进远程轰炸机,但由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采取中立政策,加之苏联最初也未同意出售超重型轰炸机给中国,使得这一目标变得遥不可及。
尽管如此,蒋介石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寻求其他途径实现对日“东征”的梦想。他希望通过与苏联合作,从那里采购能够执行长距离远征任务的飞机。1937年9月,他派代表团前往莫斯科,与苏方谈判购销飞机事宜,并特别强调了需要购买用于渡海攻打日本本土的大型轰炸机。
虽然这次谈判最终未能达成协议,但它反映出当时国际政治环境下的复杂性以及中华民国对于抗击侵略者的坚决意志。当时苏联因为自身安全考虑而不愿意将尖端技术武器出口给中国。此外,由于历史背景上的误解或猜疑,也影响了双方关系,使得更大规模的援助难以实现。
尽管这些努力最终未能实施,但它们展示了当时领导人的决心和策略,以及他们为争取国家安全所做出的努力。这段历史也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时,无论条件多么艰苦,都应该坚持自己的目标,并不断探索可能性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