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风暴中国空军的日本之旅
在1936年的年末,蒋介石已经明确提出要通过空袭日本本土来争取制空权。他的想法是把敌国的都市化为灰烬,把敌人民陷入恐怖与饥饿之中,同时断绝敌人的战场物资供应,实现战略上的胜利。这一策略在当时被视为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手段。
这一计划是在1937年度《国防作战计划》的甲案和乙案中得以体现。在这两个方案中,中国空军被要求准备使用全部重型轰炸机队,对日本的佐世保、横须贺及其空军基地进行攻击,并破坏东京、大阪以及其他重要城市,以获得我方行动的自由。
然而,这一计划并未能实施。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空军遭受了严重损失,大部分飞机都无法用于第一线作战,而那些能够远征日本执行轰炸任务的飞机数量极少。实际上,只有六架意大利萨伏亚S-72和六架美国马丁-139WC轰炸机有可能执行这样的任务,但由于装备落后和战斗力不足,这些飞机也很快损失殆尽。
尽管如此,蒋介石并没有放弃。他试图从国外购买能够对日进行远程轰炸的大型飞机。但由于美英宣布“中立”,限制对华军售,加之苏联对于此类交易持谨慎态度,使得这一努力最终失败。此外,由于苏联不愿提供超重型轰炸机给中国,有消息指出这是因为蒋介石与苏联不睦,以及担心这些武器可能被用来反攻苏联。
总结来说,即便是在那个充满挑战的时候期,当时中国空军虽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仍然坚持了一条艰难而勇敢的道路,为将来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这段历史提醒我们,在逆境中坚持梦想、不断探索前进,是任何伟大事业成功所必需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