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日本本土二战中的惊天秘闻
一、蒋介石的远征计划
在1936年末制定国防计划时,蒋介石明确提出要轰炸日本本土争夺制空权。早在三十年代初期,蒋介石就已经表示出了想派空军轰炸“敌国首都”夺取制空权的意愿。他说:“空军能不顾虑陆海军,一开战就深入敌国的中心地,把敌国的都市化为灰烬,把敌国民陷入于恐怖饥饿之中。同时,又断绝敌军对于战场军需品之供给,胜算究竟落于谁人之手中,我们自然明白……爆击敌国的首都,为现代战略上所必采取的手段。因此,爆击敌国的都市,成为现代作战计划上的主要条件。”此处的“敌国”虽并未明指“日本”,但从当时中国所处的环境来看,日本显然在其所指之内。
二、抗战初期损失惨重
但是抗战初期中国空军损失惨重,远征日本的计划被搁浅。一者,当时中国空军实力太弱,只有少数几架能够执行轰炸任务的飞机。不但轰炸机数量不足,而且不少飞机限于性能差、航程短,都无法执行出国作戦任务。其中能够到达日本本土执行轰炸任务的大部分飞机很快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三、购买苏联远程重型轰炸机
然而蒋介石并没有就此放弃,他曾想方设法试图从外界购进能够轰炸日本本土的远程重型轑弹机。但由于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美、英标榜“中立”,限制对华军售,加上苏联最初也没有卖给中国这样的武器,这让蒋介石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四、与苏联谈判购销失败
尽管如此,蒋介石仍然希望通过购买来自苏联的大型投掷武器,以增强其国家安全和威慑能力。在1937年9月9日的一次会议上,他要求购买100架用于渡海攻击 日本 的超重型投掷武器,但最终这项交易并未成功完成。这可能是因为这些武器属于国家秘密项目,而且考虑到历史上的紧张关系,即使是在紧急情况下也不愿意轻易出售这样的技术装备。此外,有传言认为,如果这些设备被用来攻击俄罗斯,那么这将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因为它们可能会被视为对俄罗斯安全构成威胁。
五、结论
总而言之,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种种原因,不仅中国空军缺乏足够强大的力量去实施对日进行长距离精确打击,更重要的是,他们还没有获得必要的地缘政治支持或资源来实现这一目标。这使得他们难以有效地利用航空力量作为一种策略性工具来影响战争结果,并最终导致了他们无法实现对日基地进行重大打击行动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