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故事十篇鲁迅与梅兰芳两大巨星之间的深仇大恨仿佛是古老传说中那场关于天界和地府的永恒之战
事情要从1933年说起,那一年,英国著名戏剧家萧伯纳访华,上海文化界名人几乎倾巢而出,而鲁迅与梅兰芳自然也在上海共同出席了欢迎聚会。在这个唯一一次见面的机会里,他们形同路人,一句话也没讲。因为相互隔阂太深,已无法弥补,不仅有偏见,也有误解,而两人又都是性情倔强之人。
平心而论,我以为事情发展到这一地步,是主要原因之一。在鲁迅的杂文和通信中,有十多次提到梅兰芳,他的语气多不恭,对其表演艺术也颇多嘲讽。而对于京剧中的象征艺术,他更是不感冒。他说:“脸谱和手势是代数,何尝是象征?他除了白鼻梁表丑角、花脸表强人、执鞭表骑马、推手表开门之外,还有什么说不出、做不到的呢?”这就显得有些偏见。
最让梅兰芳不能接受的是,鲁迅在几篇文章里对他公开讽刺,用语颇为刻薄。例如,在《论照相之类》一文中挖苦道:“我们中国最伟大最永久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因为从两性来看,都近于异性,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所以这就永远挂在照像馆的玻璃窗里,将国民的心中占据。”虽然没提名道姓,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说的就是梅兰芳。而在《略论梅兰芳及(上下)text》文中指出了中国士大夫惯于将一切都变成趣味,并批评了梅兰芳以及造美捧美的一班士大夫,这些言辞让后来的世代回望着,都觉得有点过激了。
似乎没看到梅兰芳有什么公开见诸报端的反驳言论,但他的不高兴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他不仅没有参加1936年10月鲁迅葬礼,而且在解放后举行的大型纪念活动中,只能默默作陪,从未发声。这使得人们不得不思考,当时的人们之间如何能够跨越彼此之间的情感障碍,以至于他们难以共度一生,即使是在文学与戏剧领域内两个巨匠面前也是如此。
如今,这段往事已经成为历史,无可奈何只好留给后世作为教训,让我们珍惜每一个可以沟通交流的人际关系,因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