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日本本土空军的惊天一幕
在1936年末,国防计划中明确提出要轰炸日本本土,以争夺制空权。蒋介石早在三十年代初期就表示了这一意愿,他说:“空军能不顾虑陆海军,一开战就深入敌国的中心地,把敌国的都市化为灰烬,把敌国民陷入于恐怖饥饿之中。”然而,由于中国空军实力太弱,抗战初期损失严重,加上从国外购进轰炸机的计划屡屡受挫,这一想法只能暂且搁置。
1937年底,参谋本部制订了1937年度《国防作战计划》,其中甲案和乙案都要求空军准备全部重轰炸机队,对日本佐世保、横须贺及其空军根据地进行袭击,并破坏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以及其国内空军根据地及其重要城市,以获得我方行动之自由。尽管如此,由于条件限制,这两个方案未能得到实施。
随着抗战爆发,中国空军损失惨重,远征日本的计划被搁浅。在此背景下,蒋介石继续寻求从海外购进能够对日进行远程轰炸的飞机。他曾试图购买苏联的远程重型轰炸机,但苏联没有卖给他。此后,他又希望从美国和英国采购,但由于美、英标榜“中立”,限制对华军售,这些尝试也最终失败了。
然而,在1940年至1941年的几个月里,一些关于中国可能会使用苏联飞机攻击日本的情报开始流传出。这些情报表明,即使当时中国实际上已经无法再次执行任何规模的大规模远征行动,也有一种可能性存在,即如果情况变得更糟,或是战争转向其他方向,那么中国可能会考虑利用它所拥有的飞行员以及来自苏联或其他国家的一些飞機来进行有限度的小规模战斗或者甚至是小范围内的地面支援任务。这意味着即使没有实现之前提出的全面性“远征”计划,也有机会让一些飞行员与武器物资参与到更为局限但仍然具有某种意义上的对日作战中去。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可能性,并未得以实际操作,因为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发生的是亚洲与欧洲之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而非一个单一国家(即中国)与另一个国家(即日本)的直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