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日本中国空军的英雄事迹
在1936年末,蒋介石已经开始谋划一旦中日开战,就要派空军轰炸日本本土,以获得制空权。这种想法并非新鲜事物,早在三十年代初期,蒋介石就曾表示过类似的意愿。他认为,通过对敌国首都的深入爆击,可以将敌国城市化为灰烬,使敌人陷入恐怖与饥饿之中,同时断绝他们的战争供应线,这样胜算自然会落于己。
1937年底,中国参谋本部制订了两种备选方案,即甲案和乙案,其中明确要求空军准备全部重轰炸机队,在上海附近根据地袭击敌方佐世保、横须贺及其空军根据地,以及破坏东京、大阪等大城市,以获得我方行动之自由。这两个方案都是为了消灭日本工业基地和空军根据地,从而夺取制空权。
然而,由于抗战初期中国空军实力太弱,只能用于作战的飞机数量有限,而且性能差、航程短,不足以执行远征任务。在此背景下,当时只有六架意大利萨伏亚S-72和六架美国马丁-139WC轰炸机有能力到达日本本土执行任务,但这样的数量根本无法达到夺取制空权的目的。
尽管如此,蒋介石并未放弃他对远征日本的梦想。他曾试图从苏联购买能够轰炸日本本土的远程重型轰炸机。随着1940年的德国进攻苏联,一些高级别苏联官员提出,如果中国能够拖住、日本可能不会向苏联进攻,因此,他们愿意提供给中国一些必要武器。但最终这些计划都未能实现,因为苏联担心这些飞机会被用来反对自己,而不是仅仅用于战斗日本。
因此,最终,由于各种原因,如装备不足、技术限制以及外交政治因素等原因,中国没有成功实施对日“轰炸”计划。尽管如此,这段历史仍然展示了当时中华民国政府对于航空力量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其对于打败侵略者的一系列策略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