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画像中传位时有没有闹出笑话来
清朝皇帝画像背后的笑话:秘密立储制度的乌龙故事
在清朝中期,皇位传承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引入了秘密立储制度。这种做法与以往不同,它不提前册立太子,而是由现任皇帝在世时选择心目中的太子人选,将其写下并放置于小金盒中,这个盒子被藏匿在乾清宫的正大光明牌匾之后。直到现任皇帝去世或退休后,再取出盒子宣布新皇帝人选。
雍正发明的这个制度理念上是合乎逻辑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容易出错甚至闹出笑话。在乾隆去世后,嘉庆刚刚亲政,就迅速逮捕和珅,并将其问罪至死。嘉庆揭露和珅二十条罪状中第一条就是:“朕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在朕前递如意,泄漏机密。”虽然最终没有让和珅得逞,但这件事至少显示了乾隆保密工作不足,让有心人轻易利用。
嘉庆深知这一教训,在晚年他决定自己亲自持有立储诏书,以防再次走漏风声。但当他临终前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事,小金盒里的圣旨也就成了一个谜团。当人们找到了小金盒,他们对这些圣旨真实性存疑。这导致最后必须依靠太后发一道懿旨支持道光登基,这样才能确保道光继位的合法性。
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也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如果我们回顾历史,那些曾经闹出的笑话,如今看来反而成为了了解过去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