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帝李纯终身未立皇后之谜揭秘其背后的故事
唐宪宗不册封郭氏,急怀了朝中大臣。皇后为国母,母仪天下。国家要没有国母,那会乱了纲常,天下不稳。于是元和八年(813年),百官多次联名上奏,要求宪宗册封郭贵妃为皇后。但是宪宗每次都只是笑笑,不听。
对于这个说法,我是深表怀疑的。这给人一种感觉,宪宗与那些花花皇帝一样,乐于终日流连后宫,不理朝政。但事实并非如此,唐宪宗在他当皇帝的十五年时间里,并没有过这样的劣行。不但没有,而且他还被称为唐朝最好的三个皇帝之一。哪三个皇帝呢?唐太宗、唐玄宗、唐宪宗。(当然,唐宪宗的儿子唐宣宗也应该挤进这个行列)。而且在他的手上, 唐朝还实现了“元和中兴”。既然是这样一个有见识有作为的皇帝,却为什么要做出有损国本,不立皇后的这样的事情呢?
笔者认为,唐宪宗不立皇后,这肯定是有玄机的。那什么玄机呢?
藩镇割据是造成唐王朝由盛到衰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藩镇割据又是因安史之乱直接造成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在安史之乱之前, 唐朝的藩镇是不少的,但这些藩镇并未作乱。在平定安史之乱过程中,一方面,在依仗大量的地方势力帮助打败了安史叛军;另一方面,也因此成为新的不大听号令的大大小小的地方势力。此外,还有一点,就是虽然平定安史之乱很快,但是这种削弱中央集权力量,使得地方势力的实力越来越强,而中央对这些地方势力的控制力逐渐减弱,这也是导致长期内战和政治动荡的一个重要原因。
网络配图
建中二年(公元822年),河北三镇节度使联合上书朝廷,上奏请求确立世袭制,即父死子继等等。一开始,当时的大量百官,以及甚至包括一些高级将领,都支持这一提议,他们认为这可以巩固地方政权,为防御边疆提供更稳定的基石。不过随着时间推移,这样的提议引发了一场持续15年的削藩战争,最终导致帝国进一步分裂。
我们现在都知道一个戏叫做《醉打金枝》,香港还拍过一个电视剧。在里面说的事就是郭贵妃的问题。她升平公主嫁入郭家后,对公公爹郭子仪并不尊敬。当她喝醉酒时,将她的愤怒发泄给她父亲——升平公主夫人的丈夫——以及她的祖父——代宗的时候,她的话语触及了敏感的一环:如果她父亲想成为真正的人物,他就必须准备好承担整个帝国所面临的问题。如果那么做,他将无法只关注家族利益,因为整个国家都会属于他的家族所有吗?
尽管如此,有一件事让人感到诡异的是,即便没能成为了正式的地位上的女主人(即使不是实际意义上的),当穆宗登基之后,他母亲仍然被尊为太后,并且一直保持这一地位直到武则天去世。这意味着,她在接下来几任君主治下的时代,无论是在文德圣明还是武功赫赫的情况下,她都能享受到最高荣誉。
总结来说,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出,那些关于历史人物行为背后的复杂性,以及他们可能考虑到的各种影响和结果。而通过分析历史事件,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过去发生的事情,从而获得更多关于人类行为及其社会环境之间关系方面的心智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