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画像揭秘康熙帝为何公开财产
康熙皇帝在平定三藩之乱后,深刻认识到治国的重要性。他一方面推行“文治”政策,吸纳天下英才以增强朝廷的权威和智慧;另一方面,他采取了攻心策略,用明朝腐败与清朝贤明对比,消除反清意识。通过官员和文人的传播,使得百姓认同清政权。
大臣们查阅前朝账本发现,明宫每年需银九十六万余两,而现在只需三万多两。宫中膳食花费从二十四万余两降至三万多两。冬季用木炭减少了五分之八十,还有前明嫔妃的奢侈品库存尚未耗尽,这些数据显示出清代节俭的成效。
看到这些数值,大臣们赞扬前明腐败而清代为政廉洁。此外,康熙命令户部节约开支,并表示只有减少开支才能有益于国家。官员们称颂本朝爱民布德,为安定社会所作出的努力。
然而实际上,康熙六次南巡及修建避暑山庄等活动巨资耗费,不一定比前明更节约。而且当时国家岁入仅勉强抵达收支水平,没有剩余。但由于国家稳定、生活改善以及民族意识被遏抑,加上人们对比较现状的认同,这使得广大百姓接受了清政权。这是建立在稳定的统治基础上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