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朱元璋教子治家皇家反腐防变
朱元璋自视为勤勉、努力和负责任的君主,他对子女和臣下的教诲无数次重申,并对此感到骄傲。作为一位严格的父亲,他特别享受被看作伟大的父亲这一形象,关于这方面的记载比比皆是。他以儒家思想为教育内容,对皇子的教师选择极其谨慎,《明史》中记载了明朝初期特重师傅的情况。这些教师既忠诚又坚守原则,对不听教训或顽劣不学的皇子会受到严厉责备甚至体罚。
除了书本教育,朱元璋还通过多种方式培养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常命皇子出城下乡,让他们亲身接触农村生活,这就像当代人小学时常进行的军事拉练,目的是锻炼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在一次送别之际,朱元璋说:“我让你们去亲历山川、田野,以知鞍马之勤劳、衣食之艰难,以及民情好恶与风俗美恶。”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儿子们了解创业艰难。
朱元璋对于“反腐防变”非常严格,不仅抓得紧,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曾亲自带领世子走访农家,看他们居住条件及日常生活;在宫内辟地种菜,让儿子们现场学习告诉他们不要滥用国家资源和劳动力。在一次外出行程中,他看到一个小僮因为年纪轻轻便能奔波服役,便召来他的儿子们指着这个孩子说:“你俩也应该明白,无论多大都不能懒惰,不学。”
为了使儿子们习惯于勤劳而不是骄奢淫逸,朱元璋曾命令内侍制作草鞋分发给他们,并规定,只要出城稍远的地方,他们只能乘马行三分之二路程,其余三分之一必须步行穿草鞋。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见到这样做皇家教育的人物。晚年时,朱元璋面对自己的诸多孙辈,就自己如何作为一位君主做出了如下自我评价:他持身谨慎,没有宠幸妃嫔,没有纵容浮词妇人,更没有偏听偏信,每天早晨起来后就开始工作直至夜幕降临才休息,这样持续了三十一年。但即使如此,他还是无法抵御权力的腐蚀,最终导致了帝国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