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十大名段人物马飞的艺术解读
京剧十大名段人物:马飞的艺术探索
在马飞五六岁的时候,他就开始与戏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他被爷爷带去听戏时,那些晋剧的曲目,如《打金枝》,便深深吸引了他的注意。他对绘画有天赋,对色彩敏感,这让他对戏曲中的众多脸谱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是花脸脸谱,那种既害怕又想看的心理,让他至今回忆起来都记忆犹新。
随着年龄的增长,马飞的戏曲之路越走越宽,不再局限于一个剧种。他接触到了其他各式各样的京剧演员,其中马连良的音配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他的与京剧相遇。
在自学京剧期间,马飞第一次尝试舞台表演。那是在高三的一次年级联欢晚会上,他登场唱出了自己进入京剧世界的启蒙段子《甘露寺》。尽管条件艰苦,但这并未阻碍他的热情。当年的失败并未影响他的内心,只是促使他更加坚定地投身于这个领域。
大学生活中,虽然遭遇过家人反对,但这一切都没能扼杀掉他的梦想。在军训期间,一次教官组织大家表演节目,正好轮到马飞献上自己的第一首《淮河营》。虽然那天赢得了一片掌声,但更重要的是,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 京剧。
成立梨园文化促进社后,马飞不仅要面对来自家庭的压力,还要应对来自外界的一系列挑战。他决定召集武汉市高校的各种京剧社团举办一次大型活动,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这一想法成为了现实,并且成功举办了华中地区最大的京剧演唱会。这次盛事吸引了武汉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等多所高校前来参与,与此同时,也为梨园社赢得了一定的名气和认可。
在整个过程中,无论是筹备工作还是实际操作,都由马飞一人负责。他承担起文字创作、伴奏合成以及现场操控等所有工作,同时还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串场。此外,他还需处理外联工作,将活动推向全市乃至省内。在不断忙碌和挑战中,身体状况恶化导致体重骤减,从78公斤降到了63公斤。但即使如此,他从未放弃过追求自己的梦想,最终成功举办了盛会,这对于那些参与其中的人来说,是一次难忘而宝贵经历。
为了让更多青年接受古老传统文化艺术,马飛将现代元素融入到传统 京劇 中,使其更易于现代观众理解和欣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提升了自身水平,也为培养新一代 京劇 爱好者奠定基础,为 京劇 的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