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军事风云张之洞鄂督前夕的御外战略布局
在张之洞担任两广总督之前,他虽然未正式参与御外军事实践,但早已开始进行御外军事运筹,尤其是在他任两广总督期间,亲自参与指挥抗法战争,其御外军事运筹得以切身实践,其军事思想遂基本成型。
学界虽然对张之洞的军事思想和他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有所研究,但尚未对其御外军事运筹的起始和推进过程进行细探。鉴于此,笔者拟从更长远的视野,即其出仕前和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京城官员、山西巡抚等职期间的相关言行举措,来梳理其御外军事运筹之情况,并将此与其“洋务”思想、实践联系起来论述,以期助力于对张之洞和中国近代历史的研究。
一
张之洞早年就是一个对外患深为忧虑且有意抵御之人。咸丰十年(1860年),当时正值英法联軍入侵北京、咸丰帝出逃热河,当时正在北方的张之洞即作《海水》和《罪言》组诗,大意是说,清朝御外的大失策在于浪战,而渤海边疆战乱已危及京都,此时联軍疯狂肆虐,而朝廷不计代价地宽容施“德”,身边多是欠缺经国才略的文士,而缺乏勤王救难的人才,都中宫苑遭受焚掠,惨象令人悲愤哀愁。这可视为他面临外敌肆虐、国难当头之危局真切忧虑情怀自然抒发,其中自然隐寓着御外追求。
二
到光绪七年(1881年)十一月中旬被授山西巡抚,在两年的晋抚任上,他认真操理山西政务,同时,也密切关注“南徼”即中越边境紧张局势及“越事”。法国攘夺越南并进犯中国,是他的由来已久图谋。张之一道,“法国图越窥隙,不亦大忌乎?”提出了一系列防范措施,如整修武备,加强边防,对待内乱要严厉打击,对待反动派要坚决制裁,对待民众要普遍安慰。他还主張強化邊境警備,並擴充國內武器裝備,以對抗來自歐洲列強可能帶來的一些威脅。此次战争对于中国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是也成为一个转折点,为后来的戊戎运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