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属于元曲四大家分别是王实甫郑光祖吕本中黄易
王祯——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学家的卓越贡献在于他的创新与实践。元朝时期,王祯的家乡东平已经成为文人墨客云集的地方,其所处时代正值文化鼎盛之际。早在窝阔台帝位初年,即万户严实在东平“兴学养士”,吸引了一批才华横溢的名士,如李昶、王磐、徐士隆和李谦等,他们不仅传播了先进的思想,还培养了一批为封建社会服务的人才,如著名的徐琰、申屠致远和孟祺。
其中孟祺曾任山东西道劝农副使,并参与编写了《农桑辑要》这部重要文献。这本书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尤其是对于王祯而言,他可能通过阅读此书,对农学产生了浓厚兴趣。在他撰写的《王祯农书》中,就明显体现出对《农桑辑要》的借鉴与引用。此外,关于王祯生平活动虽然史料有限,但可以确定的是,他担任过两次县尹职务。一是在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担任宣州旌德县县尹,在职六年;二是在大德四年(1300)调至信州永丰县县尹。
作为一位恪尽职守、公正无私且勤勉务实的官员,王祯为民办事成绩显著。他在旌德期间,不仅生活俭朴,将薪俸捐赠用于地方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还施舍医药并教导百姓种植与树艺。当时的人们对他的评价极高,将他誉称为“惠民有为”。由于旌德地处多山,使得耕地主要分布在山地上,一场突发的旱灾威胁到了禾苗安全。面对这一紧急情况,王祯迅速想到利用水转翻车这种水利设备将水灌溉到山地,从而成功救治了几万亩田地,这一举措赢得了当地人民的心。
作为继承者传统“农本”思想的一员,认为国家政策应首重农业生产问题,无论是到达旌德还是永丰地区,都以劝导种植桑树及指导各种作物栽培方法见长。他还亲自示范,用图形画出各种新型农具,让百姓仿制使用。此外,在永丰期间,他以奖励农业和教育为主业,不断购买桑树苗和棉花籽进行教学,并鼓励人们积极种植庄稼。至今,以其杰出的贡献,被后人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