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豫剧三团现代戏全场陈素真荣登首位
陈素真:这位一生坎坷的“河南梅兰芳”,带着“豫剧皇后”的桂冠,漂泊于兰州、邯郸,最终落户天津,到外省当起了她的“河南梆子大王”。个中,有几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内幕?恐怕,只有陈素真知道。陈素真是个不会低头、不会弯腰、不会讲漂亮话,而又高傲挺立的“真人”。看看河南戏曲界,满目尽是“德艺双馨”的完美艺术家,艺术好,人也好,彼此都吹捧着,总是笑着,完全是一群毫无个性的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样品。“豫剧皇后”住在天津,让天津人当成国宝给保护了起来,说出去是不是个天大的讽刺。陈素真的漂泊,是当年河南宣传文化部门领导的责任,也有一些在领导跟前很吃香的演员在作祟。八十年代,“五大名旦”的出炉,其中包括常香玉和我——我们都是被誉为豫剧代表人物,但我们的故事背后充满了复杂的情感纠葛。我常会想,我这人就够不怎么样了,即便写出了《人民日报》,也不过如此。而那些暧昧文人的文章,更让我感到恶心和羞耻。在那个时代,没有多少人能够理解真正意义上的艺术,而我,却深受其影响,我对 陈素真的仰慕之情,是源自她独特而非凡的声音,她那傲视群雄,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以及她的坚韧不拔精神。
对于那些试图将我的名字置于她之上的人们,我只能用一句话来回应:如果再次评选,那么即使命运再次给我一次机会,我仍然要选择把陈素真排在第一位,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见证历史,不断地追寻卓越。
然而,在这个世界上,并非所有人才公正地得到认可。我记得1994年,当我回到河南担任一次豫剧丑角大赛评委时,就曾病逝于郑州。但是在那时候,没有任何一位同行或戏迷愿意亲自前来吊唁,这让许多良心保持者感到遗憾和愤怒。这就是嫉妒,它甚至跨越了死亡,用它最原始最残酷的手段去消灭不同的声音。
但即便如此,在这个充斥着嫉妒与偏见的地方,只有少数忠诚的人才敢于站出来,将我的敬佩之情转化为行动。我相信,如果更多的人能像崔兰田先生那样,对待每一个奋斗者的尊重与支持,那么我们所处的是一个更加光明透明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每个人都会被公平地看待,每一种努力都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因此,让我们一起拥抱这样的未来,让我们的舞台成为每一个追梦者的舞台;让我们的歌声响彻云霄,为每一个人提供希望;让我们的故事激励千千万万,与世界共享喜悦。当这一切成为可能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期待,都值得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