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贯东晋四大才女在自然之美中的绽放1270年1342年
我要讲述的是柳贯,一个在元代文学领域闪耀着光芒的人物。柳贯的全名是柳贯,字号为道传,他自称乌蜀山人,是婺州浦江(现在属于兰溪横溪)出身的文学巨匠。他的学问渊博,无所不通,从经史、百家、数术到方技和书画,他都有深入的研究。他还擅长书法,对古物和书画鉴赏有独到的见解。
在他的仕途中,柳贯官至翰林待制,并兼任国史院编修,这使他成为了元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教育家和书画家。他以其卓越的才华,被誉为元代“儒林四杰”之一,与虞集、揭傒斯和黄溍并称为这四位杰出的文人。
《元史列传第68·黄溍传》记载了他与其他三位文人的关系:“贯,字道传……与溍及临川虞集、豫章揭傒斯齐名,人号为‘儒林四杰’。”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他曾担任过多个职务,如江山县教谕、中等于昌国州学正以及国子助教等。在这些职务上,他影响了无数学生,其中最知名的是宋濂、大夫危素王褘戴良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柳贯被提升到了太常博士一职,在朝廷大典中他总是能够运用古今知识来进行论断,因此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扬。在后来的岁月里,他又担任了江西儒学提举,一直工作到十几年之后才回归乡间隐居生活。这段时间内,他收徒授业,又继续读书写作,将精力投入到理学研究之中。
然而,即便如此,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依旧显赫。当朝廷需要人才时,他们重用他,让他回到翰林院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一职。最终,在1342年的11月初九日,在京城大都(今天北京)的某处病逝,而这次离世也标志着他的政治生涯正式结束。但即便官方位置仅止于五品,而且收入有限,但对当时文化界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那充满古意奇逸意味隽永诗歌赢得了广泛赞誉,有些甚至将他视作“文场之帅,士林之雄”。
值得一提的是,最得益于他的门下就是明代开国文臣首领宋濂。宋濂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柳贯)读书博闻强记,自礼乐兵刑阴阳律历田乘地志字学祖谱及老佛家书莫不通贯……濂虽不敏,受先生之教为深。”而关于柳贰留下的作品,我们知道至少有《金石竹帛遗文》、《近思录广辑》、《字系》、《柳待制文集》、《待制集》以及一些其他未详作品流传至今,为我们提供了一面窗户,以欣赏那个时代繁复而又精彩纷呈的人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