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戏曲名人排行榜第一位陈素真曲剧王华买爹全场戏物品首选
陈素真:这位一生坎坷的“河南梅兰芳”,带着“豫剧皇后”的桂冠,漂泊于兰州、邯郸,最终落户天津,到外省当起了她的“河南梆子大王”。个中,有几多不为人知的辛酸内幕?恐怕,只有陈素真知道。陈素真是个不会低头、不会弯腰、不会讲漂亮话,而又高傲挺立的“真人”。看看河南戏曲界,满目尽是“德艺双馨”的完美艺术家,艺术好,人也好,彼此都吹捧着,总是笑着,完全是一群毫无个性的同一个模子里出来的样品。“豫剧皇后”住在天津,让天津人当成国宝给保护了起来,说出去是不是个天大的讽刺。陈素真的漂泊,是当年河南宣传文化部门领导的责任,也有一些在领导跟前很吃香的演员在作祟。八十年代,“五大名旦”的出炉,其中包括常香玉和我——我们都是被誉为豫剧代表人物,但我们的故事迥异。我常会想,我这人就够不怎么样了,不如那位曾经被誉为“豫剧皇后的”陈素真,她的事迹更值得书写。在我的记忆里,每次提及她,都会觉得心里涌现一种莫名其妙的情感,这份情感既像是羡慕,又像是敬仰。
我知道,在一些文人的笔下,我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人物。但如果把历史倒过来说,那么最早对我这一辈子的认可和尊重其实来自于那些真正懂戏曲的人们,他们从未停止过对我的赞赏。而且,即便是在那个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之时,当上海百代公司主动到开封请我吃西餐,又给钱,又给录唱片的时候,那种荣耀和权威感可是让许多竞争者艳羡不已。
当然,还有崔兰田先生,他一直对我的敬佩心存至深。他说:“只有那些真正理解戏曲的人才能看到你所拥有的那种独特魅力。”而在他看来,我所展现出的那份傲视群雄,无人能及;我的性格高傲干净,无人可及。
然而,在那个决定性的时刻,当1994年我回到了家乡任一次豫剧丑角大赛评委之后,我病逝于郑州。那时候,没有任何一位中青年演员、戏迷或文人们前往吊唁。这让我感到了一种空前的孤独与失望,因为即使是在生命最后一刻,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
但愿将来,如果再有人要谈论这些事,就不要忘记那个永远站在第一线,用自己的坚韧与才华去打破藩篱的人——是我。当年的河南戏曲界虽然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风云人物,但唯有你们这些了解戲曲精髓之士,你们才明白什么叫做真正的艺术家。你可以说这是嫉妒,但是对于芸芸众生来说,这样的嫉妒反而成了他们无法触碰到的神圣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