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诗词名句中的白朴1226年1306年又是何许人也
白朴——“元曲四大家”之首,生于金朝末年至元初期。原名恒,字仁甫,号兰谷,他的祖籍在隩州(今山西河曲一带),后迁居真定(今河北正定县)。白朴以其卓越的戏曲创作成就,被誉为元代重要剧作家之一,与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
出身于士大夫家庭的白朴,其父亲白华曾是金朝进士,并官至枢密院判;叔父早逝,但留下了诗歌作品。家族与元好问父子有深厚的交情,他们之间通过诗文交流。
然而,在幼年的白朴遭遇了战乱和动荡,他的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战争中,他失去了家人,只得依靠朋友们才得以生存。幸运的是,当时已经成名的文学家元好问也在汴京,为他提供庇护,使他免遭不测。
随着时间的推移,白朴展现出了他的聪明才智,对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接受了元好问教授的一切知识,从小便接受了一流教育。在长大的过程中,白朴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最终成为了一位杰出的戏曲作者。
他的父亲在金朝灭亡后投奔南宋,但不久之后又转而投效蒙古帝国。在蒙古太宗九年时,即1237年,当时只十二岁的小白�424被送到真定与父亲团聚,这段经历对他来说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和情感上的抚慰。此刻回想起往昔,那些难忘的情景,如同梦境一般飘渺而去。而当他再次见到亲人时,无疑是令人心潮澎湃的一刻。这份团聚,也许可以用一句简短的话来表达:“十年一梦中间”,仿佛所有艰辛都化为了过去,而现在,我们终于能够享受到温暖的人际关系和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