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人接灯李贤明朝名将的光影交响曲1409.1.1-1467.1.19
《明朝忠臣传》:李贤,邓州人,字原德,以才华横溢、忠诚耿介闻名于世。
在宣德八年的科举考试中,他以卓越的成果登上进士之阶,被授予吏部验封主事一职。随后,他历任考功、文选郎中,展现出其高超的官场手腕。在“土木之变”期间,他凭借机智和勇气脱险回京,最终受到皇帝赏识。
景泰二年,他提出了十条改革策略,并因其卓越的见解而被提升为兵部右侍郎,再次转任户部侍郎。英宗复辟后,他被召入内阁担任翰林学士,并升迁至吏部尚书的地位。
天顺五年,他获得加太子太保的荣誉,而在天顺八年,当英宗病重时,李贤被托以重任,以确保朝政稳定。当宪宗即位后,他继续担任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知经筵事,一直到成化二年的去世前夕。
李贤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是文学家的楷模。他留下了许多著作,如《鉴古录》、《体验录》、《看书录》、《天顺日录》以及《古穰文集》,这些作品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
然而,在他的仕途中也存在争议,比如压制叶盛和排挤岳正,这些行为虽然有助于巩固自己的地位,但也导致了一定的争议。不过,由于他的才华与忠诚得到了广泛认可,《明史》评价他是自三杨之后最优秀的一位大臣。而王鏊更是将他与其他时代的大臣相提并论,赞扬他的得君之能及人才培养能力。尽管如此,由于当时对权力的关注,以及一些非议声浪,使得李贤的人物形象显得有些复杂。此外,对待权势和人际关系的问题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但无疑的是,在历史长河中,李贤留下的足迹依然闪耀着光芒,为后人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