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名人传奇张亨的北京故事 公元1125年1202年
张亨,字彦通,一介书生,以才华横溢闻名。自幼聪明好学,科举之路一帆风顺,从秀才到进士,再至高官,不断攀登。在樊山县任县丞时,他以清廉著称,政绩显赫;后历任弘州判官、巨鹿、宜川二县知事,大定二年补任尚书省令史,为中央执行政务总机构中的重要成员之一。
其后,他又曾担任大理寺司直,在最高中帮助丞相检举不法之人,因清正守职屡建奇功,被升迁至尚书省左司郎中,再次晋升为户部侍郎,并辅佐尚书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核等要务。随后他调任中都路转运使,主持钱粮征收转运及仓储出纳事务,同时还负责治安巡察监督官吏等重大任务。
尽管遭受一次降职,但金世宗对他的才能深有所知,最终重用他,让他成为户部尚书。在一次朝会上,世宗询问御史中丞马惠迪与张亨谁更优秀?宰相回答说:“马惠迪虽然正直,但做事不够机敏,而张亨治国才能极高。”世宗赞叹道:“像你父亲那样的明敏若无过失,那真是难得。”
在一次行宫途径通州时,由于皇族贵戚和军队众多,费用巨大,而出关后的资金短缺,使得户部会计司考虑通过车辆运送银两来供给。这一提议被张亨坚决反对,他提出实行“会便法”,即根据需要在各地供应花销,这样既方便旅途,又能节约国家财力和民力的劳动。世宗采纳了他的意见。
由于他的卓越治政成就,他被调任为绛阳军节度使,对这一重要地区的军民财政进行全面管理。当章宗建立九路提刑司并兼顾农业时,将张亨委以河东南北路提刑使兼劝农采访使之职。他深入调查研究,并撰写报告,上呈十三类情况给皇帝,此建议得到章宗的肯定。
然而,当监察御史指出他处理事情过于宽松时,上奏请求降免。章宗偏听偏信,将其调往蔡州防御使。但不久之后再次升迁为南京路转运使,然后又调回归德府知府,最终因病返回家乡,在泰和二年的暮年逝去,其遗容充满智慧与慈祥。(八通网/通州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