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教育科研网揭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团队世界上最远的探索者们
濮阳教育科研网:揭秘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团队,世界上最远的探索者们
在北京东城的一家网红咖啡馆里,一群人围着笔记本电脑热烈讨论。他们正在探讨的是高时间分辨率探测,这是关于快速射电暴的话题。这些谈话的参与者,他们是谁?他们是一群常在咖啡馆进行“头脑风暴”的人,是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领导的科研团队。
作为“大国重器”,中国天眼(FAST)是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它可以捕捉到亿万光年以外宇宙空间的声音。2020年1月11日,FAST建成并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在2023年1月12日,由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中国天眼FAST取得系列重要进展”荣登榜首。
这项工作让公众对天文有了更多关注,而对于普通人的生活没有直接影响。这正如李菂所说:“我们的研究目前‘毫无实际用处’,对普通人的生活没有任何直接影响。”然而,500米口径的FAST相较于排名世界第二的望远镜,其灵敏度是其2.5倍以上,巡天速度是其10倍以上。
FAST拥有超强“发现力”,可以验证很多科学规律,在引力理论、星系演化、恒星、行星乃至物质和生命起源等方面,都具备突破性的科研潜力。作为世界上望得最远的“科学天团”,李菂团队在未知领域中的探索使他们成为历史上的先驱。
尽管如此,每一位成员都明白,只有人类迄今为止没有做过的事情才是值得做的事情。在21世纪初,李菂提出了中性氢窄线自吸收方法,并命名了这一技术。他与国际同行竞争,但多个国际同行团队尝试探测塞曼效应都未成功。正式运行3年后,FAST展现出无与伦比的灵敏度,在2021年首次测到高置信度中性氢窄线自吸收塞曼效应,为解决恒星形成三大经典问题之一提供了重要证据。这一成果被《自然》杂志以封面文章形式发表。
好奇心驱动着这场冒险,而专注和勤奋则决定了能否实现突破。此外,从事前沿研究的人聪明程度差不多,最关键的是如何坚持下去。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不断打破旧认知,还要把科学变得有趣,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其中乐趣。这就是为什么每当周末,他们会聚集在不同的网红咖啡馆里进行“头脑风暴”。
这样的环境激发了一种特殊的心情——一种既放松又提高审美水平的心情。而骑行过程中也许会有新的想法出现,就像鲁迅、老舍、茅盾和宋庆龄故居一样,他们去过这些地方,也体验到了这种旅行带来的启示。
为了便于大众理解,他们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音乐,将相关研究成果绘制成图,其中山脉河流形态来自真实数据。这一切都是为了点燃更多人对宇宙奥秘好奇心,同时传播科学精神——这是所有一线研究者的快乐之源。而且,这只是一个开始,因为人类知识边界总是在拓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