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科研网赵德刚半导体研究所的研究员只为国家而有所作为
赵德刚,半导体所的研究员,在20余年中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工作。他的研究方向是氮化镓材料与器件,这是信息时代的基石。在这个领域,他没有追求高产新型材料,而是坚守传统材料——氮化镓,并钻研微细,克服种种困难,研制出国内第一支氮化镓基紫外激光器和大功率蓝光激光器。
"我是国家培养出来的'土著科研人',用实际行动回报祖国是我最深切的愿望。作为一名科研人员,我会将国家需要的地方作为我的研究方向。” 赵德刚说。
半导体研究有两大类:微电子和光电子。集成电路、晶体管属于微电子研究,而光电子主要指激光及相关产品。在学习于电子科技大学期间,他发现中国对半导体器件需求巨大,但世界上生产该类器件的原材料尚未成熟。这也是他选择氮化镓光电子材料与器件研究的原因。
氮化镓是一种继硅、砷化镓之后第三代半导体,其特点是覆盖了近红外到深紫外全波段,有着极高热稳定性、抗击穿能力和耐腐蚀性能,是未来发展中的关键技术。现在基于氮化镓材料的大功率蓝发二极管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对照明产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赵德刚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最终成功研制出了国内第一支氮化镓基紫外激射设备,这项成就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也为国际同行提供了一份宝贵参考。他还独创MOCVD技术,使得生长出的高质量氨气物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后续更复杂设计奠定基础。
赵德刚通过不断地实践解决问题,从而形成了独到的眼界和思维方式。他认为理论学习不能放下,没有深厚理底,看问题很难透彻。他总是在寻找新的挑战,不断探索新的知识领域,以此来推动自己以及整个行业向前发展。
除了这些科学上的贡献,赵德刚还是一个优秀的人才培养者。他鼓励年轻学子踏实做事,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为国家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为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来源:中国教育科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