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尧夫五代十国时期的著名人物
李尧夫——五代十国时期的文学艺术大家
在中国历史上那个极其动荡不安的六十年(公元907年至967年)期间,虽然战乱频繁,社会大乱,但也孕育了无数才华横溢、气节高昂的诗人、词人、画家和音乐家。黄笙、徐熙、巨然等名家的画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韩熙戴以诗书见长,其作品流传千古;母昭裔则以教育贡献于民;顾鲁鹿与欧阳炯等词人的作品,也为当时文坛增添了不少光彩。
李尧夫,这位梓潼地区的小村野山夫,却也有着非凡的一面。他对待官职持有淡泊明志之心,以“我是村里野山夫,作不来官”自嘲,不愿沽名钓誉。他的诗歌充满了深邃的情感和独到的见解,如他自创的一句:“炎暑都蒸无处避,清风消息几时来”,反映出了他对于自然和生活态度上的哲学思考。
梅圣俞这样评价李尧夫:“花前语涩春犹冷,江上飞高雨乍晴。”可见,他在词坛上的地位并不容小觑。他的专集《岷山诗》被收录在《全五代诗话》中,更是彰显了他的文学成就。
尽管拒绝仕途,但李尧夫并未因此放弃追求真知灼见。他与朋友们论谈治国之道,对儒家“仁义”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在梓潼乡野,他终身耕耘,与民同乐,一生平静而又充实。这一生,无疑是一幅生命力的勾勒,是对个性的坚守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