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断头将军王超奎后还被日寇割断脖子
淞沪会战时,王超奎写的遗书。 大娄山脉深处,武隆县庙垭乡白云村花土沟,一幢老屋,在黄昏斜阳下默默低语,夹壁青瓦,半数坍塌…… 1907年,王超奎出生于此。幼年丧父,靠母亲和祖母抚养长大的他自小学习勤奋,成绩优异,考入了涪陵县立小学。 在涪陵读书期间,王超奎目睹北洋军阀,丧权辱国,地方军阀混战不休,捐税频增,社会黑暗,民不聊生,小小年纪便立下报国之志。 投笔从戎 淞沪会战立功勋 1926年,胸怀抱负的王超奎走出校门,投笔从戎,成为当时驻涪陵国民军[注: 1903年5月,《军》由上海的大同书局印行。《军》的作者邹容,当时署名为“军马前卒”。章太炎的名著——《驳康有为论书》同时出版,以后曾合在一起刊行,称《章邹合刊》。]20军杨森部的一名士兵。 1937年卢沟桥事变揭开全民抗战的序幕,“八一三”淞沪会战开始后,王超奎所在部队于9月1日从贵阳出发,徒步沿湘黔公路行军,至湖南辰溪后乘船至武昌,改乘火车经郑州、徐州、浦囗,布防在上海大场、蕴藻浜、陈家行一线。 当时,陈家行已失守,战场形势十分危急,王超奎所在的133师398团和另一个团在副军长夏炯率领下去收复陈家行阵地。WwW.lSqn.cn于是,在陈家行一带,日军和王超奎所在的133师进行了激烈的拉锯战。 此时,王超奎由于在历次战斗中的突出表现,已经晋升为连长。面对强敌,王超奎率领战士们成批向前冲锋,与日军短兵肉搏,展开了惨烈的白刃战。烽烟弥漫,杀声震天,炮弹横飞的战场上,王超奎丢下手中的钢枪,抽出背上的大刀,向敌人冲去…… 正是在如此惨烈的搏杀中,王超奎和他的战友们凭着顽强的毅力和非凡的勇气夺回了陈家行。 然而,敌人不会就此罢休。10月15日,日军增援部队赶到,对阵地展开猛烈攻击,133师寡不敌众,后撤。战区司令薛岳命令杨森立即组织力量再次收复陈家行阵地。 王超奎所在133师在重炮的掩护下,再一次出击了。 炮火连天,陈家行烟雾弥漫,王超奎带领全连官兵奋勇拼杀,冲杀中,他左臂负了重伤,但仍坚持带领战士战斗在前沿阵地,直到完全收复失地。正是因为在这次战斗中的英勇表现,王超奎被晋升为少校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