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界
结界(巴利语:baddha-sīmā;梵语:sīmā-bandha,或bandhaya-sīman,音译畔陀也死曼)是佛教术语,原为僧伽在布萨等集聚一处时,随处划定一定之界区,限定僧侣活动的范围,以免僧众动辄违犯别众、离宿、宿煮等过失。巴利律注中提到,界分为“已结之界”(baddha-sīmā)和“未结之界”(abaddha-sīmā)两类,近于南山律中所称之“作法界”和“自然界”。 后来因真言宗的发展,于修密教法时,为防止魔障侵入,划一定之地区,以保护道场与行者,称为结界、结护。 结界为具有一定法力效力的范围,其作用通常是保护性的。即坚固所住地之地结印(金刚橛)与四方设栅以防他人侵入之四方结印(金刚墙),俟本尊入道场后,在虚空张网覆道场上,令入其中者无障难,即结虚空网印(金刚网);又在道场四方设栅,周围绕以火焰护卫之,即结火院印(金刚炎)。 佛教修行者通过遵循一定的仪式可以构造结界。例如按照《大悲心陀罗尼经》第二十一节: 其结界法者。取刀咒二十一遍。划地为界。或取净水咒二十一遍。散着四方为界。或取白芥子咒二十一遍。掷着四方为界。或以想到处为界。或取净灰咒二十一遍为界。或咒五色线二十一遍。围绕四边为界。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