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平线历史故事大全网
首页 > 世界历史故事 > 梁启超的新史学

梁启超的新史学

《新史学》,是梁启超所撰的一篇长文,它是资产阶级史学家批判传统史学,试图建立新的史学理论体系的重要标志。

它与《中国史叙论》在节目上多有异同,然其基本思想前后连贯,二文在内容上互相补充,故宜结合起来考察,益可见作者倡导新史学的旨趣所在。梁启超对西学有广泛的涉猎,他在这两篇文章中,运用西方学者的历史哲学和史学方,提出并阐述了一些重要的史学理论问题。

关于史学与他学之关系

重视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也是新史学的特点之一。梁启超认为:地理学也,地质学也,人种学也,言语学也,群学也,学也,宗教学也,法律学也,平准学也,皆与史学有直接之关系。其他如哲学范围所属之伦理学、心理学、论理学、文章学及天然科学范围所属之天文学、物质学、化学、生理学,其理论亦常与史学有间接之关系,何一而非主观所当凭藉者!

取诸学之公理公例,而参伍钩距之,虽未尽适用,而所得又必多矣。他在《中国史叙论》中,讨论了地理学、人种学、年代学、考古学与撰述中国史的关系;在《新史学》中,有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论纪年的专题。

举例说来,他强调地理与历史,最有密切之关系,诸多论述,皆源于孟德斯鸠和黑格尔的理论;他论历史与人种之关系,则多据康德学说。他所引进的西方学人的一些认识,即便在当时来看,有的也是不正确的;但从他倡导的新史学的方来说,在当时却是有积极意义的。

关于对中国之旧史的批判

这是梁启超新史学论纲的一个突出的部分。这个批判,贯穿于二文之中,其势之猛,其辞之烈,前所未有。他认为中国史学是发达的,但他对这种发达却持否定态度,认为它不过是陈陈相因,一丘之貉。

梁启超具体指出中国之旧史有四蔽,一曰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曰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曰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曰知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缘此四蔽,复生二病,一是能铺叙而不能别裁,二是能因袭而不能创作;合此六弊,又有三恶果,即难读、难别择、无感触。

其议论排击,多以西人、西史为据。梁启超虽也慷慨地把司马迁、杜佑、郑樵、司马光、袁枢、黄宗羲奉为中国史学上的六君子,但认为其余史家多碌碌无为,因人成事,《二十四史》不过是二十四姓的家谱,是地球上空前绝后之一大相斫书,所有的本纪、列传只是无数之墓志铭的乱堆错落,汗牛充栋之史书,皆如蜡人院之偶像等等,其所否定,可谓淋漓尽致,颇有不容分辩之势。

这在当时提倡西学、批判旧学的之下,提出对中国之旧史的批判,为史界和开创新史学开辟道路,在思想观念的转变上对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过程,具有客观上的积极作用。

但也必须看到,梁启超的这种对旧史的批判,在立论上,往往得失参半;在许多结论上,更是误解强于精审,谬误多于正确。

究其原因,主要有两条。

一条是,这种批判不是建立在冷静的、科学分析的基础上,因而带有明显的武断和感彩。

又一条是,作者错误地认为,在新史学和旧史学之间绝然存在着一道鸿沟,既无任何联系,却有对立之势,故以彻底否定中国之旧史为目的。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苛求于梁启超。

其实,有一个最有说服力的参照者,即章太炎1904年出版的《訄书》重订本。《訄书》对西学的理解、消化、吸收,对中国史学的剖析、扬弃,反映出更多的理性认识,是梁启超二文所不及的。总的来看,《新史学》的成就,在倡言史学之新的方面,有首开风气的历史作用;而在批判史学之旧的方面,虽也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但尚不能作为一种理性的批判来看待。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世界历史故事 带超市去清朝揭...
瑾妃“在西安,我们住在北衙时,因为地方窄小,皇后和皇上住在一间大房子里,中间用隔扇隔开,两屋通联。这可能是老太后的巧安排吧,但光绪从来不理皇后,而皇后呢?...
世界历史故事 宋朝十二位皇帝...
在历史长河中,宋朝留下了许多著名的皇帝,其中包括被后世评价为不孝之君的宋光宗。他的本名是赵惇,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 绍兴十七年九月乙丑日(1147年...
世界历史故事 不死传说txt...
古老传说中的不朽之谜 在遥远的古代,有着一个关于不死的神话,它被称作“不死传说”。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能够永生的人,他拥有超乎常人想象的力量和智慧。随着时间...
世界历史故事 唐朝诡事录电视...
在这段历史的翻篇处,突厥部队如同潮水般涌入了中原腹地,其领袖始毕可汗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契丹、室韦、吐谷浑、高昌等国纷纷低头归顺,而隋朝内部的强人薛举、窦建...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