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用夔皮制鼓是否与指鹿为马的主人公有关
在那遥远的古代,时间仿佛是一条不停流淌的河流,而历史则如同一幅不断展开的画卷。趣历史小编带着大家穿梭于刀光剑影之间,回顾那段关于黄帝杀夔以其皮制鼓的神奇传说。
据说,古老的打击乐器——鼓,其产生之谜首推黄帝冒用“夔皮”制成的一种古老传说。夔,这个听起来就有些神秘的声音,是一种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被描述为生存于东海流波山上的龙形异兽,它们有着牛一般的大身躯,却无角且拥有巨大的力量。一旦它们出现在水面上,便能引发风雨,它们发出声响,就像是日月一样明亮,有如雷鸣,那名字便叫作“夔”。后人认为所谓的“鼍”,其实就是那些凶猛而又庞大的鳄鱼,用它们坚硬的尾巴敲击自己的肚子,从而产生出美妙的声音,这些故事听起来似乎有点儿可爱,也反映了古代人们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而使用鳄鱼皮制作鼓时,即使不能让声音传得五百里外,但敲击起来一定十分响亮。
在那个年代,制作鼓离不开野兽皮革与陶土。在《礼记:明堂位》中记载,“土鼓蒉桴,苇龠,伊耆氏之乐也。”这表明早在伊耆氏时期就已经有了使用陶土制造出来、两面蒙上兽皮的一种原始打击乐器,即是由日常工具改造演变而来的。据说伊耆氏还用草编成的小木槌敲击这些土鼓,由于这些设备具有良好的共鸣效果,使得声音既雄壮又能够很远地传播,因此很早就被作为军队中的助威工具来使用。
另外,《吕氏春秋古乐篇》中提到,用麋鹿皮蒙在瓦缶口上,再用它来敲击,也是一种类似的土鼓。这一切都证明了随着技术和生活方式的发展,人类逐渐掌握了一系列新的材料和技艺,从而创造出了更多样化多样的音乐工具。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名叫常先的大臣扮演了一个关键角色,他发明了一系列用于狩猎的手工艺品。在一次偶然间,当他将一块牛皮搭在空心树墩上并晒干之后,那个树墩因为收缩变得紧绷紧绷,最终被贾齐意外拍打导致发出咚咚的声音。这件意外发现吸引了常先,并促使他进一步改进设计。他选择了一棵更为坚固空心树做成了圆形,然后用鹿、羊或牛等动物毛皮蒙覆两头,让其易于搬动,并命仓颉给它起名叫“鼓”。
尽管如此,这些最初用的鹿或羊毛皮并不结实,只要轻轻一碰就会破裂,所以必须寻找更适合的地方去取材。此时常先睡着的时候,被玉帝派遣九天玄女送来了兵书,她告诉他:“你需要去东海找一个名为‘流波山’的地方,那里有一种怪兽——‘夔牛’,它没有角却有一只足;每当出现,就会让海上刮风下雨。”另一方面,还有另一种怪兽——雷兽,以爪子敲腹,为乐,每次敲一下,都能听到巨大的雷声。
九天玄女继续指示:如果可以从这种生物那里得到它们厚实的地牠肉来做成鼓膜,以及骨骼作为锤子的话,将会是非常强大无比的声音。她的话语刺激到了常先,他醒来后立即向黄帝报告他的梦境。黄帝接受这一建议,并命令应龙、大鸿及几个熟悉水性的勇士前往捕捉这些生物并按常先设计完成工作。最终,他们成功地利用50天时间制作出800面来自夔牛的大型战 drums 和160根来自雷獸骨头的大锤子。当涿鹿大战开始,大量战 drum 一齐擂动,那震耳欲聋的声音让蚩尤军队的人员几乎无法忍受,最终导致他们溃散逃跑。而黄帝领导下的军队趁此机会发起总攻,最终消灭掉蚩尤,使得涿鹿成为胜利之地。
通过这样的故事,我们看到了如何借助自然界中的奇异生物以及人类智慧巧思,不断追求完善音乐艺术的手脚步伐,同时也体现了战争时代对于声音影响力的重要性。不过,与其他所有传奇不同的是,这里的英雄人物并非因魔法或者超能力获得胜利,而是依赖于对周围环境及其物质资源深刻理解和运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