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解密安史之乱背后的隐秘原因
安史之乱,源于唐朝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为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我国古代王朝的军事制度和边防政策也值得一提。
在玄宗时期,由于府兵制遭受严重破坏,中央军事力量大幅削弱。尽管当时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但边疆战事依然紧张,中央与中原士兵总数仅八万人左右,而边境军队已达49万人。这标志着外部军力强化、内部弱体化的局面。
皇帝应对此需提防节度使并采取一定措施,如定期更换节度使。但安禄山则长期兼任三镇节度使十四年,其势力几乎独立,这与占山为王无异,只是得到朝廷拨款支持而已。
为什么玄宗信任安禄山?原因之一是安禄山善于拍马屁行贿。他曾夸张地描述营州害虫问题,并神奇地解除害虫,以博得玄宗欢心。此外,他得到了李林甫等人的支持,使他迅速升迁。
西北地区抗击吐蕃增强了其重要性,也加剧了西北军力的壮大。然而,当西北力量过强时,它成为了忌惮对象,最终导致王忠嗣被猜疑并处死。在这个过程中,李林甫既可能陷害忠良,也可能只是执行玄宗的心意。
安禄山在东北边防区,其势力不逊于西北,但他的野心并不完全由唐玄宗逼迫产生,而是自有其发展。虽然他获得了广泛的支持,从汉族士兵到民族战士,以及许多献计策者,都为他效命。而内地军队微弱,更容易发生叛变。
因此,安史之乱真正原因在于中央内地军力的不足,同时边疆实力迅猛增长,这激发了安禄山起义的情绪。这场动荡事件揭示了当时国家政治经济结构中的矛盾和问题,为后世提供了一份宝贵的历史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