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安史之乱40个关键时刻历史的断裂与民间疾苦
安史之乱,源于唐朝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的内战,是唐朝由盛转衰的关键时刻。为了深入了解这段历史,我国古代王朝逐渐从世兵制、征兵制转向募兵制,这一变革背后隐藏着复杂的经济与军事因素。
当时的府兵制度遭受严重破坏,导致中央军事能力大幅削弱。尽管边疆战事频繁,但中央和中原地区士兵总数仅有八万人,而边疆军队数量却高达49万。节度使负责在边境附近征兵买马,其实力强大到几乎独立于中央控制之外。
皇帝应对这种局面采取措施,如更换节度使,但安禄山长期担任三镇节度使,实际上成为占山为王的情况。这是因为他会来事且善于拍马屁,以此获得玄宗的宠信。他曾撒谎说营州出现害虫,祈求老天助其消除害虫,并以烧香拜佛为证,最终赢得了玄宗的信任。
西北边境抗击吐蕃加强,使西北节度使力量增强,而李林甫则是玄宗的心腹,他陷害忠良王忠嗣以巩固自己的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安禄山利用东北边防的地缘优势,加上自身势力的强大和玄宗对其信任,被视为平衡西北军事集团力量的一种手段。但其实质是唐玄宗未能预料安禄山野心勃勃,他并非被逼反叛,而是一直潜藏谋逆之心。
最终,当内地不足八万士兵面对强大的边疆民族战士和汉人支持者时,安禄山发动起义,其背后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央内地军事实力未能跟上时代发展,而边防地区却迅猛增长,这激发了他的反叛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