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李斯谏逐客12神话智慧重铸盛世
秦国虽然在邯郸遭遇挫折,但其实力依旧强大。第二年(公元前256年),它又对韩、赵两国发动了进攻,取得了胜利。随后,它不仅消灭了挂名的东周王朝,还展示了一系列征服与扩张的成就。在秦昭襄王去世后,他孙子秦庄襄王即位不过三年便也逝世,年仅十三岁的太子嬴政继承了王位。这一时期,秦国的权力中心主要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中。
吕不韦起初是一名阳翟(今河南禹县)地方富商,因帮助庄襄王夺得皇位而成为相国。他效仿孟尝君,将门客收纳于身边,其中包括来自各诸侯国的人才。此时期,被称为“百家争鸣”的战国时代,每个学派都纷繁著书立说。然而吕不韦本人并非文人墨客,他组织门客编写了一部著作——《吕氏春秋》,并将其悬挂于咸阳城门上,并发布公告,对这部书提出任何修改意见者可获得千两黄金,这一举措极大提升了他的声望。
随着秦王政年龄的增长,在他二十二岁那一年宫廷发生叛乱,与吕不韦有关联,导致他被免职。不过,当发现吕不韦势力广泛后,又迫使其退位。随之,一些贵族和高官开始担忧外来人才是否会成为隐患,他们建议驱逐所有非秦籍客卿。
这一政策下达之后,即便是楚國來賓李斯,也受到了影响,因为他原為荀況門下的學生之一,被留在咸陽任職。他对此感到愤懑,便向秦王提交了一份奏章:“历代君主,如穆公用百里奚、蹇叔以霸;孝公用商鞅变法图强;惠文王有张仪拆散六合联盟;昭襄有范雎增辉朝威,而四大谋士均因客卿而成就伟业。今陛下却排斥异才,不但损失人才,更助敌增长,此非自食其果耶?”
深感理亏之处,秦王政迅速召回李斯,并废除了逐客令。一方面加强对外交军事行动,一方面通过游说诸侯及反间计等手段辅佐武力的推进。当韩宣惠 王面临压力时,他派出学生韓非前往求和表示愿意臣服於秦國。然而,由於未能得到重视,韓非只好閉門寫書,其作品《韓非子》後傳至秦國引起極大的興趣,使得當時的統治者們對他的才能另眼看待。
尽管如此,当韩非带着忠言回到魏国内方受到冷遇,他继续致书给当权者的建议,最终传到秦國並獲予賞識。在此期间,一個魏國人名缭被請入宮成為侍從,並最終被任命為尉,因他的智慧與忠誠獲得尊敬。而這段歷史,也揭示出了戰爭與政治間複雜的情感纠葛,以及一個強盛國家如何通過智慧與策略達到統一天下的宏伟目标。